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正文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得好,有的老师教的差

2023-05-18 04:39:33 互联网 未知 教案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得好,有的老师教的差

学校老师对学生不只是教学,还包括德育,也就是说老师的职责是智育和德育,也是成绩和做人。对任何一个老师的评价都不能割列开来。因此,你的提问不全面。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得好,有的老师教的差

一、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行为。我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明显就是一句谬论,试想一下,就算最好的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把某个班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清华北大的学生。总有一部分成绩不如意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教学除了教的的方面,也就是老师的因素,还有学的方面也就是学生因素。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得好,有的老师教的差

二、老师学生要互相配合共同进步。老师作为知识传授人,要积极备课,采取通俗易懂地方式让学生明白,并让学生养成良好地思维学习方法。而作为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努力听讲,积极思考,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学好,并在课后充分吸收。有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师生良性互动。有时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带给老师很多触动和启发。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得好,有的老师教的差

三、除了教学外,教会学生怎么做人也极其重要。教学只是老师的职责之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就是情商。在某种程度上后者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就是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技巧等。这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要求老师必须有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用言行来影响学生。对于过度外向或者内向的等具有缺陷的学生,要高度关注,并采取合适的办法引导。
为什么有的老师教得好,有的老师教的差

所以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如果是大学老师,还要加上科研。家长也不能只是光看成绩,也要看看孩子的为人处事是否有进步,配合老师一起把孩子培养成才。

首先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问题其次学生具有差异性(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学习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程度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结合启发式教学,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

两个层面的原因,分别是学校的大环境和老师的个人问题

一、学校整体风气差:由于教学管理部门或相关领导疏于管理,对老师工作评价考核的导向不是聚焦在教学上,由此,导致老师的工作重心偏移,从而出现了教学应付了事的情况。

二、老师个人问题:大部分老师的工作态度和对教育的奉献、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有个别老师的心思不在教书育人上,对所负责的教学任务敷衍、不上心,上课前不做充分的备课,上课时照本宣科,下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走马观花的批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不闻不问,导致教学效果出现了很大的落差。而负责人的老师,在上课前会做大量的备课准备,上课时能随时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采取有效的方式,下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认真严谨的批阅,平时对出现问题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老师之间的教学效果就出现了分化。

我认为跟教师的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教师是否善于表达,有的老师水平很高,但是表达不到位,另外课堂效率也跟老师的性格有关,有的老师能够声情并茂,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教师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学生的学情研究,教师把知识点讲透,同时知道学生的薄弱点。

老师的职责,教育,何为教育呢?那就是教书育人,两者不能割裂开来,要想教得好,首先得育人,正所谓,做事先做人,是一个道理,只要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了,作为一个教师,才会教得好,反之,是教不好学生的。我相信,每位老师或多,或少都学了,或者了解一些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个中理由,不辩也明。

一位老师,教得好,教得好是需要学生认可的,其次家长也得认可。学生认可的起初,不是老师的教学有多么的优秀,而是认可的是老师这个人,学生认可的表现,就是学生喜不喜欢你,如果学生喜欢你,自然,他就会喜欢你所上的课,自然,也会反应到成绩上,这一点,就是家长也认可老师的重要一点,不论如何,家长是要看效果的,孩子的考试成绩,是最好的证据。这里关于老师如何提升自我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就不多加以论述,如有机会,再做详细分解。

老师除了提高学生认可度外,最根本,最实在的,还要提升教学质量,不能只做花架子,摆摆样子。教学质量的优与劣,其实与老师的学识没多大关系,这里,我所论的老师,只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而是与老师对教育的热忱度有关,如果你本身就不喜欢,甚至是排斥这个职业,这样的老师,是教不好书的,道理简单,不必赘述。一个对教育充满热情的老师,也有可能是一位好老师。

再者,一位好老师,是爱学生的,如朋友,如父母般发自内心的爱,这样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

教的好的老师,还必须具备好的口才,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肚子里有货,却倒不出来,虽然以上各种优秀教师的素质你都具备了,但表达不出来,无法把你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老师,只能空有学识及一腔热情,会被自个给闷死,无法施展。

所以,普通的教得好与教得不好,并不能一概而论,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因素,虽然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要为教得好这一最高的认可而努力,加强自我素质,自我能力上的建设与提升,但愿,天下所有的教师,都教得好!

人各有活法,有的人生精彩、璀璨,尤如星空,有的人生迷茫,黯淡,唯有愁云惨雾!万千领域,最终都会出现各领域的佼佼者,如马云、许家印等,成功者的背后必然会有更多的、默默无闻,也许也是勤奋耕耘于该领域的“铺垫者”;教育领域,“名师”漫山遍野,其实,真正的“名师”就教育队伍的比例而言绝对少数!学有学法,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才能客观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名“科班出生”的教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很容易,教好一节课很难,教好一节课之后的思考、反思、深入的研究更难!作为一名所谓合格的老师,按照教材的安排内容、进度轻而易举,但是深挖教材作为“载体”所承载的主旨精神才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孜孜不倦去研究的、无法量化的工作方向!因此,由不同个体组成的庞大的教师队伍因为态度,认识,体会,反思,方向等多维的差异,教学效果也必然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层面。

我觉得教师教学生首先要能吸引住学生或震慑得住学生,班主任教的学科比同类班要好点,这是因为班主任能震得住学生。我初中时一个物理老师很爱搞笑,课后拿个扫把也会翩翩起舞,课内虽是严谨的理科,但他总爱掺些有关的笑话进去,他的课堂效益是最高的,所以至今35年了每位同学都还记着他。还有上课的方式,记得高中政治老师,他上课从不用课本,他总是从自已获取来的案例中归纳出道理,每个知识点都在当堂就可消化,记得高中毕业后九年去自考,那时候女儿烫伤在住院,根本没时间看书,但拿到试卷,记忆犹新。其实我们那时候的老师学历和知识面都不及现在的老师,但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教好了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大部分教知识水平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只是传输的方式不同,车行两地间,方式不同效率不同。老师教学认知存有差异,教学有一定技巧,一定经验去掌控课堂气氛和教学接着去。一部分老师功利教学,限于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兴趣培养、思维建设等能力学习。社会环境也更多的追求知识结果,让老师只能务实教学。另有部分优秀老师却能够在深入了解学生诉求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让课堂知识在行进间收发由心,对知识张力和思维弹性做到导向作用。每个努力的老师都具备成为优秀老师的能力,需要老师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教书育人的情怀。

教师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从教的人,有的是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有的人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并没有真正体会教师的真谛,只有少部分人把教师当做事业去对待,不管待遇如何,认真钻研教法和学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用自己的热情和技能对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上好一节课不难,难的是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不仅仅需要教师上好一节课,重要的是围绕学生主体,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学到知识。

老师的认知、管理能力、责任和付出是决定性因素。

每个老师都是独立的个体,上述因素各有差异。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存在各自特点,也是家庭习惯和氛围与学习要求执行度的延伸体现。

因此好的老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还有对班级整体氛围的要求,对家长课后关注孩子的要求,对未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处理等。

每班人数几十人,需要付出的精力是老师自己把握的尺度,有的花六分,有的花八分。

归根究底,孩子学习好坏的体现影响因素是,1 老师克服惰性的能力,2 家长克服惰性的能力,3 孩子克服惰性的能力,三者是否能齐头并进。

好的老师,不仅克服了自身惰性,并且教育了家长和孩子。上课的水平高低其实大同小异,并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