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教>正文

一个平凡的称谓 一生不凡的使命 幼师是一个平凡且什么的职业

2023-07-08 02:23:21 互联网 未知 幼教

一个平凡的称谓 一生不凡的使命

0分享至

课外,周亿锋给学生们答疑解惑。受访者供图

陈泓如用手语告诉学生如何区分文体。受访者供图

“一起来挥动手臂……”一大早,陈淦新带领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点亮了万千孩子的人生梦想。

教师节将至,《南方日报·梅州观察》推出教师节特别报道“一个平凡的称谓一生不凡的使命——致敬人民教师”,聚焦梅州教师群体,讲述他们关于爱与奉献的故事。展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以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浇灌花朵、用汗水培养未来的高尚品德,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记者魏丽文

梅州五华乡村教师周亿锋: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用爱托起山娃大学梦

“老师,伟东上高中了,谢谢您的教导,我原本以为他考不上高中了……”秋季开学前两天,学生张伟东的家长一大早就给五华县河东中学老师周亿锋发来了短信。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周亿锋从教17年来坚守的信条。作为土生土长的五华阿哥,周亿锋靠知识走出大山,学成后又重返家乡,将青春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他甘为人梯,只为农村学子能够踩在自己肩上,登高望远,走出大山,改变人生命运。

17年来,他年年当班主任,带的学生考入重点高中率常常位居全级前列……一个个肯定、一个个成绩,见证了周亿锋对学生的付出与努力。

如今,周亿锋已将数百名学生送出山区,去年他获评“广东省最美教师”。

妈妈式关心打开学生封闭的心门

“那里太偏,一般我都不送人进去。”本地司机一语道出了河东镇中学的尴尬处境。

虽然地理位置靠近五华县城,河东中学却并不占优势。过去,河东镇走出了不少中考高分学生,然而这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了县里的学校。

“留在我们这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学习底子比较差,教起来有些难。”尽管如此,周亿锋从来没想过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周亿锋出身于农村,深知农村学子求学路上的艰辛。2004年,周亿锋从广东嘉应学院毕业,他向往过大城市,却因心怀每一个曾经的“自己”,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教师。

在从教的过程中,周亿锋发现农村学子由于缺少父母关心,加之学习底子差,不少学生几乎是放弃了学业。入学摸底考试,甚至有学生考出了7科总分71分的成绩,让周亿锋难以置信。

望着群山围绕的学校,不信自己的学生就比别人差的周亿锋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山区。

很快周亿锋意识到,要突破瓶颈,转变学生和家长的观念是关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吃有喝就够了,学习是学校的事。”于是,周亿锋的手机里存满了学生家长的电话。即便被十几条恶犬围追堵截,他也坚持到每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把学校和老师的关怀送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坎里。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就这样了,差不多就去打工了。”于是每个学期开学第一课,作为班主任的周亿锋总是要跟学生们谈人生、聊理想。他许下承诺“不放弃任何一个”,让原本已经放弃学业的学生看到了希望。

课间课后,周亿锋也不忘像个妈妈一样“碎碎念”,鼓励学生勇敢突破自我。在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不少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家长明显感到“我家孩子变得爱学习了”。

聊天式教学点燃学生求知欲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是周亿锋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他曾到深圳、广州、江苏等地知名学校学习,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只为寻得一个适合乡村学子的教学方法。

“乡村孩子跟城里学生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乡村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为此,他创建了聊天式的特色教学模式,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跟传统的物理课不同,周亿锋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每次上课,他总会把知识点先写在黑板上,随后在一问一答、朋友式交流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快乐地学习。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他还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他先后被评为“五华县教学工作先进教师”“首届五华最美教师”“梅州市最美教师”“广东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我初三的物理老师从未跟学生红过脸,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与趣味。如今我也是一位老师了,得多向前辈学习。”“感恩13年前的教导,最美老师非他莫属。”……获评“广东省最美教师”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开来后,曾经的学生纷纷留言点赞。

从五华阿哥到五华阿叔,周亿锋将青春无悔地奉献给了山里的这些孩子。其实,他原本有机会调动到县直单位任职,却被他婉言推辞了。不仅是因为他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因为他明白乡村教师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学生刘淑仪父母无工作能力,从小由奶奶和亲戚抚养长大。除了学习,她还要做家务、照顾生病的父母。

一次家长会上,刘淑仪80多岁的奶奶紧握周亿锋的双手恳求说:“老师,我家淑仪就靠你了。”周亿锋红了眼眶,他深知学习是改变乡村学子人生命运的最好途径,此后,他更加坚定了要留下来的信念。

工作之外,为了更好地服务梅州乡村教育,不惑之年的周亿锋坚持考研。最终在经历4次考研后,他于2019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农村发展专业。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刘淑仪的奶奶那双紧握的手再次浮现在他脑海中。

梅州特教老师陈泓如:

在无声世界里

播撒梦想的种子

爱笑,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爱较劲,总是不厌其烦地用手语一遍遍纠正学生错误的书面表达……

这便是陈泓如,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位普通老师,也是梅州第一位考上特殊教育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特教老师。

11年来的特教生涯让她成为了一座桥。桥这头的世界人声鼎沸,而那头的世界却寂静无声。

她徘徊在两个世界之间,用爱播撒下语文的种子。她希望用更多的专业知识,引导折翼天使们或升学或就业,让他们特殊人生有更多的选择。

初登教坛无所适从于困境中挣扎摸索

2011年,陈泓如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随后考入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听障部语文教师。谈起刚刚踏入学校时的场景,她用“手足无措,处处碰壁”来形容。脱口而出的瞬间,她又咧嘴尴尬地笑了笑。

虽然与熙攘的街道仅隔着一堵墙,但墙内的这边是陈泓如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刚开始,非特教专业出身的陈泓如,根本不知如何与学生沟通。一个词都要连猜带蒙反复确认,更别提登上讲台进行教学了。

记得第一节课,陈泓如需要给一年级的听障新生讲课。然而学生根本坐不住,不会手语的陈泓如手足无措,整节课都用来维持课堂秩序了。

不会手语怎么办?陈泓如就照着手语书自学起来。“其实日常手语不难,难的是把书面文字对应转成学生可以理解的手语。”陈泓如说,白天她去旁听各学科老教师讲课、学习手语授课技巧,晚上就在学生宿舍做生活指导老师。

一个学期下来,陈泓如的手语有了很大长进。然而有些词,她还是难以用手语表达。她随身揣着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遇到比划不出来的词,她就在本子上写下来,告诉学生并向学生请教相应的手语打法。

学手语还不是让陈泓如最头痛的事,更令她迷茫的是如何在那无声的课堂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意义。

每每陈泓如准备充分、自信满满走上讲台,却又在沉闷无声的课堂氛围里独自品尝孤独的滋味。仿佛只是她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全程没有任何回应,只是似懂非懂地看着她。

一墙之隔有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对面总是书声琅琅,欢声笑语。她多想自己的课堂也能书声不断,学生们能够给自己的授课内容积极回应,却总是失望。

难熬的头几年,陈泓如的落差感十分强烈。她时常找不到归属感,甚至几次打算备考其他学校。然而,学生们在黑板写下的“祝老师教师节快乐”、家长逢年过节的问候短信、毕业生微信中的祝福语,让她慢慢地褪去浮躁,尝试在特殊教育教学的路上作出探索,寻找自己的另一种价值与意义。

普通学校10分钟内容她要讲半个小时

得知记者来访,学生们纷纷围了过来。他们比划着手指告诉记者:“陈老师教得很认真,我们学得很好。”

至于老师怎么教得个认真法,他们提溜着眼珠子,却难以回答上来了。

“这是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硬伤。”陈泓如说,由于听力障碍,限制了学生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所以他们容易出现语序混乱、逻辑不通的问题,词汇积累极少,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比如,吃面的面跟面子的面,同字不同意,听障生常常混淆用法。写文章更像是流水账,逐字逐句修改后满篇红,等于帮学生重写。即使这样,陈泓如依然坚持不懈,尽己所能。

学生王敏锋(化名)因为入学考试语文成绩不理想找到了陈泓如,陈泓如用手指着试卷上的错误,比划着告诉他:“平时做练习不能光靠抄,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也许是说重了,王敏锋哭了起来。陈泓如明白,这个从小就刻苦学习的高三学子,太想考上本科圆梦理想大学了。

虽然身有残疾,但这里的每个学生都明白,高考是改变他们命运的重要途径。不少学生术科成绩出色,偏偏文化科分数较低,极有可能被挡在大学门外。

陈泓如跟他们一样着急。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科体系、理顺语序,正确地遣词造句,提高语文成绩,她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语从各种角度讲解,直至学生理解为止。

这种理解是有限度的,手语指意无法阐释、填补博大深邃的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正常10分钟的课,她往往要讲上半个小时,有时甚至连续好几节课只为讲透一个知识点。“那感觉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陈泓如举了个例子。

“最幸福的是跟学生磨合后,有时讲到精彩之处,学生抬起头与我四目相对。电光火石间,我就知道他们终于把某个知识点吃透了。”三轮听障高中语文教学后,陈泓如终于掌握了教学技巧:面对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有限的听障学生,必须采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才能有效沟通。

比如在讲诗歌与文言文时,陈泓如常常借助学生自己的陶画作品,从色彩构图、画面意蕴来讲。讲记叙文、说明文时,陈泓如就列举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帮助学生理解。

点滴付出终迎来喜人成绩。截至今年,在陈泓如与各学科老师的通力合作下,25名听障学生考取了本科院校,学生邓喜洋更是考取了长春大学美术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成为广东读研深造的第一位听障学子。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陈泓如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随着各地听障高考语文试卷难度的加深,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待着陈泓如。

梅州幼教界“大熊猫”陈淦新:

陪孩子在运动中成长

铁汉带娃也柔情

在人们印象中,幼师大多是温柔的女老师。其实,幼师界还藏着一群“大熊猫”——男幼师,陈淦新便是其中一位。

在鸿都幼儿园,陈淦新是仅有的男老师,是万花丛中的一抹绿。入职3年来,他已成为园中人气颇高的孩子王,小朋友们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苹果老师”。

“和孩子们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谈起自己的幼师之路,陈淦新流露出了满满的幸福感。

喜欢孩子成为一名男幼师

深蹲、拍球、传球……每天上午8时,在鸿都幼儿园的操场上,总能看到一位男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陈淦新是80后,壮实的身材,配上一套黑色绿边的运动服,看起来精气神十足。他一个人负责着鸿都幼儿园和乐乐幼儿园共400多名幼儿的体育课。

“陈老师可是我们园宝。”园长陈小琼介绍,陈淦新入职已有3年,一直兢兢业业,深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为什么要选择做幼师?”“男性能照顾好孩子吗?”入行以来,陈淦新经常被人这样问。

在外人眼里,幼师工资不高,不如做别行。而在陈淦新看来,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跟小朋友在一起自己非常开心。

一直以来,陈淦新都很喜欢孩子、向往幼儿园的快乐氛围。虽然中专读的是工模专业,但在当幼师的姑姑的劝说下,时年17岁的陈淦新欣然转行成了一名男幼师。

刚开始学幼师的时候,整个班四五十个人就只有两个男生,陈淦新是其中一个。到了鸿都幼儿园,也只有他一个男幼师,“国宝”的标签长期以来贴在了他的身上。

虽然外界觉得男幼师很是稀奇,但他从未觉得自己特殊。他认为,男幼师跟女幼师一样,也可以带好孩子。

事实的确如此。他说话总是轻声细语,从未与学生急过眼。小朋友耍脾气不肯上课,他总能变着法子哄他们。由于信任,一些小朋友还时常告诉陈淦新一些小秘密。

每年幼儿园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小朋友们总会抱着陈淦新哭得稀里哗啦,嘴里喊着“苹果老师我舍不得你”。

即便是已经毕业的萌娃们,再见到陈淦新仍毫不犹豫扑了上去,告诉他“苹果老师我好想你”。

心态年轻跟孩子在一起很快乐

虽然已经年近40岁,但陈淦新看起来还是20多岁的样子。陈淦新打趣道,保持年轻的秘籍就藏在跟小朋友的每一次接触中。

“跟孩子在一起嘻嘻哈哈,时间一下子就过了,感觉人都变年轻了。”陈淦新说,每次他心理压力比较大时,只要听到孩子们叫喊“苹果老师、苹果老师”,他就没了烦恼。

虽然陈淦新在鸿都幼儿园从教才3年左右,但其实他已有15年的幼师经验。起初他在深圳从事幼师,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即将上小学,陈淦新返回家乡,成为鸿都幼儿园的体育老师。

新生入园第一天,总是令陈淦新印象深刻。有些小朋友一开始不愿意来幼儿园,被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抬着过来。

有些小朋友特别顽皮,不能打不能骂,只能慢慢地哄。“幼师工作难就难在这。”哄孩子也是有技巧的,陈淦新摸透了小朋友的心思,表现好的奖励一朵小红花,表现不好的他也善于对症下药。

通过耐心引导,“小朋友抛掉了不开心,就能开开心心学习了。”陈淦新说,一般小朋友入园没多久就能习惯,有些小朋友甚至放学也不愿意回家,缠着他玩游戏。

在品尝着幸福的同时,陈淦新也承担着不一样的压力。幼儿教学过程中,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在体育课上,要跑要跳免不了小磕小碰。

陈淦新记得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因为不听劝,在体育课上将胳膊甩来甩去,结果导致脱臼。虽然医生说学前儿童很容易脱臼,但他依然感到十分难过。

每次体育课,陈淦新都会盯紧孩子,需要拉小朋友时他也总会拉手臂,防止小朋友胳膊脱臼,“我们不仅要上好课,更要安全地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上。”

“苹果老师好!”清晨伴着太阳东起,陈淦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Thecontentabove(includingthepicturesandvideosifany)isuploadedandpostedbyauserofNetEaseHao,whichisasocialmediaplatformandonlyprovidesinformationstorageservices.

/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