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分享: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专业技能和能力呢

2023-07-10 09:33:37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分享: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专业技能和能力呢

分享: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原标题:分享: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趋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学前教育有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要提高学前教育水平,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幼儿园老师呢?

敬业奉献精神

只有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家长才放心;而爱岗敬业更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想做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首先要谨记慎独。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在做得好无人表扬,做得不好无人批评的情况下依然能把事做好。这样的人做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要致力于孩子的发展,所以更多的时候没有人管着你,爱岗敬业是发自内心的。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每一件事,不敷衍塞责。设计好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的提问,每一个操作材料。要花费很多的心思,让它们更让孩子喜爱。其次要有爱心。不因幼儿的长相而产生不同的态度,对幼儿应该一视同仁,不因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而对他们产生不同态度,不因孩子各方面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看法。

组织活动能力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游戏、学习、运动、生活和自由活动,如何协调地安排好每个时间段,如何组织好幼儿有序地开展好各项活动,是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技能,教师要懂得保证幼儿游戏时间,注意游戏中的安全,要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户外锻炼,要组织好来园、离园、盥洗、饮食、散步、睡眠等生活活动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还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来考虑问题,从而有序地开展好各类活动。

教学专业素养

教育技能是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它是重要的中介枢纽。教师在教学上技能主要要有以下五个技能。第一,语言表达技能。应该灵活应用好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第二,导入技能包括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激趣导入、悬念导入、直观导入;第三提问技能,包括提问的引入、陈述、介入、问题评价,还要注意向幼儿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确定提问方式;提问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幼儿思考;对孩子的回答要作及时恰当的回应。第四是宏观调控技技能,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在计划范围中,当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做好调控,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五是评价技能。只有具备了上面的五项上课技能,才能完整地将活动呈现给幼儿,也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良好的专业素养

1.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当我们在设计教案时,经常会觉得不够满意,可是怎么修改才满意呢?经常是我们的困惑,这种情况由此可见我们的学识还不够渊博。

2.必须具有人文素养。我们做老师的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大部分老师的人文素养不够高,所以当务之急,首先要提高我们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教书的同时还育人。

展开全文

3.加深对孩子的理解,提高对孩子的理解水平。站在孩子的高度和孩子交流,时刻保持童心。老师一定要提高专业素养,要成为专业人员,这可要靠老师对孩子的理解水平了。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表现在对教材的加工、表达能力和赞美孩子的艺术等。

环境创设能力

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学习环境,所以开发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可以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教学主题环境的创设、区域环境的创设、各活动室环境的布置等都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怎样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在环境中获取知识,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只有具备布置环境的能力,才能让幼儿在美的具有艺术的环境中成长。

资料撰写能力

教学中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并将好的经验加以梳理,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越做越轻松,越做越得心应手。我们要努力成为教研型的教师,而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育人,而要善于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朱永新教授在《做一名理想的教师》中阐述道:“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家园沟通能力

家园联系工作也很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有一个支持配合自己的家长队伍。巧妙地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各种生活与学习、游戏情况;可以就某一件教育上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往往交流能解决很多的矛盾,或者更加促进双方的了解与理解,沟通是家长工作的好方法,只有善于沟通的教师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能获得更多的成功。

只有具备了以上七项基本技能,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让自己感受到工作的成功与快乐,任何一项技能的缺失,都会给工作上带来问题和困惑。因此,每位老师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率先垂范,争取成为最优秀的幼儿教育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幼儿园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有哪些具体要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通过实践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纲要提出:作为教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寓教育与一日生活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实施教育,并善于发现并利用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内容。满足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和自信。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幼儿向另一个幼儿建议:来玩跳绳的游戏吧。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望,而不是由别人所能够支配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发挥呢?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一、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在幼儿游戏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角色游戏区,放上幼儿自制的电话,两个幼儿商量后,就可能玩打电话的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听诊器、白大褂的时候,三四个幼儿一商量,可能会玩起医院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放上沙包,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丢沙包的游戏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二、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够尽情的玩游戏。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有很多的社会行为,如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因此,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三、教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用互相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对幼儿游戏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教师可以拿起另一部电话开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吗?是呀,你是雍老师吗?这样,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不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五、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玩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六、对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如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而在进行指导表演游戏的时候,则要帮助幼儿选择健康而又适合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熟悉理解作品的内容,如讲故事、听录音、看电视等形式;如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时候,则要通过丰富幼儿对物体的想象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为主要指导目标;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1、把握好指导的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周飞驰_uPtO   2020-10-2703:23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玉林   573000)  【摘 要】在幼儿园,幼儿美术教育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以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儿童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的综合教育课,是培养各类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师的美术素养也备受关注。笔者针对幼儿园教师在基本美术素养的问题上,作出了自己一些梳理和探讨,让幼儿园教师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并能正确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基本美术素养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下,各级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再者,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改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她们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一、幼儿园教师基本美术素养的概述幼儿园教师基本美术素养的概念       “素养”的“素”,含义是“本来的、平日的”,“养”的含义是“培养、修养、教育”。素养就是:平日里的修养。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是指幼儿园教师(以下简称:幼师)在教育情境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而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人品质。[1]幼儿美术教育的概念       幼儿美术是指3—6岁之间的幼儿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部分,体现出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幼儿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影响幼儿、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使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2]成人美术与幼儿美术的区别       幼儿美术不同于成人美术,成人美术是建立在人的身心成熟和协调运作,以及情感的深沉、稳定和智力的成熟之上的,其基本内容反映出成熟的人对社会及自然的成熟的认识,以及技巧的精湛和对素材处理的熟练程度。幼儿美术却是幼儿身体发展水平、感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与生活经验的产物。二、现今我国幼师美术基本素养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问题,仍然是艺术教育事业最为簿弱的环节,包括幼儿教师在美育中的角色定位、美术专业素养、美术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等方面。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除了形式外的艺术教育,还需深入研究,让幼儿园教师通过美术手段来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创作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艺术想象力。三、如何提升我国幼师的美术基本素养  (一)明确幼师在幼儿美育中的角色定位       幼师是幼儿园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对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意多变、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就应该色彩明亮、协调,富有童趣。幼儿园的活动环境的创设除了考虑安全性、教育性外,还要从美的形式规律出发进行创设以体现童趣和美感。因此,幼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在色彩、空间、造型等方面都要利用自身的美学素养进行合理创设,达到有利于幼儿审美及身心发展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幼师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有了创作灵感,就会把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如果找不到恰当的技能和形式来表现,作品的效果也会不太好,从而幼儿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受挫。因此,幼师在美术活动中作为支持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孩子困惑、不自信、兴趣转移时,教师给予引导,可以提问或转变思考,避免思维模式僵化,还可以给于恰当的技巧的指导。对于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帮助,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创作的快感,从而提高积极性和自信心。(二)提升幼师在幼儿美育中的美术专业素养       幼儿美术的造型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大部分,这就要求幼师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美术专业素养: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绘画活动:幼师要熟悉所有工具、材料特性并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绘画姿势,运用合理构图、有表现力的线条,正确描绘物象基本结构,依据色彩之间的情感差异,丰富地运用色彩表达能力,表现出有韵律、对称感的画面。       手工活动:幼师要具备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作出一件件形态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的素养。       美术欣赏活动:幼师要从艺术的角度提供审美欣赏的材料,了解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作品。选材多考虑来自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孩子共鸣,并利用童心和童趣作为启发幼儿艺术情感,开启艺术大门的钥匙。选用的作品基调要明朗、轻快、夸张。运用夸张、变形、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的作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能引导幼儿欣赏作品要从多角度、多范围进行,还能简单与幼儿讨论社会生活的问题。  (三)扎实幼师各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并做好研究        美术不仅是幼儿的一种技能练习,它更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儿童的一种内心语言,教师要能读懂这些语言,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等功底。       幼儿美术的美感因素多种多样,体现的个性特征也不一样,通过儿童的画面可以发现儿童的性格。所以说幼儿美术是其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儿童心理表象的图式化。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用发展阶段的幼儿,其心理表象有明显的的差异。这就要求幼师学习《儿童绘画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有趣而且独特,只有在一些现象中发现情况和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幼儿。       幼儿美术活动是让幼儿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接受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这就要求幼师学习《幼儿美术教育指导》,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新型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体验,围绕他们的需要和他们的问题来考虑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并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时间和材料。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学设计,也要研究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最终目的是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结论       幼师具备良好的美术基本素养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岁开始,建立良好的美术教育系统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改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当好一名合格的幼师。另外,为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不要从成人的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让幼儿暴露于生活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这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1]谭芳主编,幼儿美术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3.6[2]孔起英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8.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