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幼儿爱国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启蒙人

2023-07-15 18:48:17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幼儿爱国主义教育要润物无声

【专家视角】

作者:李莉娜(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谭芳,系该院硕士研究生)

编者按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学龄前儿童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立足幼儿所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蒙,萌发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幼儿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但在开展过程中多从成人视角出发,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存在着灌输式说教多,体验式感知少,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传统教育内容多,时新教育内容少,园内教育多,家庭、社会配合少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做到润物无声,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如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体系,使之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优化利用教育资源、尊重幼儿学习规律的需要。

2021年5月25日,江苏省如皋市健康幼儿园老师在指导小朋友绘画《红军过草地》图画。徐慧摄/光明图片

2021年5月25日,江苏省海安市七星湖幼儿园的孩子们体验“跋山涉水”小游戏。姜明摄/光明图片

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1、淡化认知目标,重视幼儿的活动体验和情感启蒙

爱国主义的概念比较复杂,带有一定抽象性。幼儿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思路还原为具体的承载实体或情境体验,而不能按传统和惯例照本宣科,灌输式说教。

首先要依据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学习特点和已有经验、兴趣等制定具体可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这里的目标包括情感、认知、能力的综合目标,而不是停留在窄化了的特定概念的传递、以认知为中心的目标。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要重视儿童的熟悉感、自豪感、归属感等情感层面的萌发。例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对于团圆的追求,端午节蕴含的对于爱国人物的崇敬感,爱国榜样人物身上的重视集体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还有传统艺术背后蕴藏的匠人精神等等,其实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可挖掘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因此,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一步挖掘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内涵和目标。

其次要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体验包括心理层面的,也包括现实层面的。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向生活化、游戏化靠拢,增加幼儿的主体性;创设浸润情感韵味的核心价值场域,让幼儿产生真实的认知好奇和情感涌动。例如,在“清明节,祭奠英雄”为切入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孩子们并不太明白“英雄”的内涵。所以“什么是英雄”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线索,对此教师不用着急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可以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讨,通过亲子共读,阅读绘本故事。幼儿通过绘本,结合英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班级分享自己对于英雄的初步认识。借着这个契机,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英雄人物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又或是凭着对绘本中人物形象的记忆进行再加工和创造,实质上是对英雄人物印象的再一次加深,在绘画中表现自己心中的英雄的品质和特点,拉近了自己与英雄人物的距离。随后,鼓励孩子们要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表演出来。如果说绘画是将脑海里的形象呈现在纸上,那“故事表演”则是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尝试去理解人物背后的精神品质,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肢体、表情等多种方式表达、呈现出来,这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更为具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选择,以幼儿真正喜欢的故事作为表演剧本,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熟悉故事、讨论人物的勇敢和善良等品质,这些其实都是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幼儿关于“英雄”的认识和情感联结。通过表演的形式唤起幼儿的身体、意识、情绪、想象等,在体验和虚构的情境中表达想法、呈现行为,这实质上也融通了多方面的发展。活动体验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经验建构的前后关联也有助于发展幼儿横向的认知积累与纵深的情感体验。幼儿能够在操作中、游戏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往往能够调动其情感和认知的投入程度。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体验需要,才能真正破除灌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思路,融通认知和情感的双向建构。

2、关注渗透式教育,增强活动的延续性、深入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价值认同和归属感,而对幼儿来说更多是情感启蒙和浅层的基本知识了解。吸引、感染、润化是大致的整体思路。吸引,就是要有一个有趣的、互动性强的切入点和线索;感染,就是幼儿觉得在活动中有事情可做,或者情境性强,有丰富的体验感;润化,就是教育的生活性、延续性和自然性。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割裂于一个个独立的活动中,因为一日生活中蕴含着的教育契机,材料、环境中都渗透着教育哲学。但是很多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是“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他们常常采用关键节点应景或心血来潮恶补的方式,比如单纯借助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契机式”爱国主义教育,忽视了爱国主义养成的长期性、持续性和渗透性。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潜移默化中的观念渗透和情感启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在游戏中去渗透。创设适宜的幼儿园和班级环境,要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整体环境层面,可以利用祖国美景、传统节日节气进行主题装饰,创设传统文化或蕴含中国元素的公共环境;在班级层面,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设计、创设系列主题墙。

另一方面,可以巧用环境熏陶和区域材料展开持续性的、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重要表现。教师可以以区域材料、游戏为载体,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参与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中材料投放和选择与主题相匹配,呈现出课程的思路和引导方向。比如中国地图、民族娃娃、长城模型、京剧脸谱等实物的投放,都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活动开展前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与同伴交流、分享等对这些物品产生熟悉感。在集体活动开展中,幼儿可以结合区域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体验和印象调动已有经验,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教育活动开展后,幼儿还可以结合课程开展过程中建构的新经验和自己感兴趣的点,继续回到区域中进一步观察、操作和体验,这恰能够满足其需要,调动、运用和表达已有经验和个人创作想法。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隐性的、渗透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能更好地增加了幼儿体验的机会和经验的累积。

3、挖掘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生动的教育素材

随着时代的变化,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对于孩子们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当下。由于幼儿的认知和情感的递进是抽象的,这一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在鲜活的社会互动中、在真实的体验和操作过程中才能去获得认知和情感的萌发。而目前社会生活中与幼儿息息相关的,能够激发孩子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素材恰恰没有在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中体现出来,而更多是在围绕一些传统教育内容打转转。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生动的教育素材。比如在与新冠肺炎病毒这场战“疫”中,许许多多的身边的“逆行者”挺身而出,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引导作用不是灌输式的解说,而是贴近生活、契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情景化共情的过程。在通过电视、与家人的交谈等,孩子们多多少少会有些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出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去感受逆行者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活的素材。在内容方面,让一些新时代生动、鲜活、可亲可感可接受的身边故事进入教材、走进课堂,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爱国主义中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互依存的,且认知教育不能替代情感教育。应真正关注幼儿的生活和兴趣,从当下的、身边的资源入手,选择契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能够引起幼儿共鸣的话题。例如,可以以孩子的名字为线索开展关于“中国汉字”的探究,了解姓氏文化、汉字的表意功能,名字背后蕴含的美好寓意,这些其实都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名字就像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名片,幼儿通过发现名字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也潜移默化地了解汉字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价值追求(取名字的寓意,表达美好期望等)。还有在生活中,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载体,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以筷子为线索开展文化认同教育,让幼儿感受、体验具有中国韵味的餐桌礼仪等,这些内容也是幼儿能够切实体会得到的、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4、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共促学前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和社会层面应加快建设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绘本、儿歌、游戏材料等。这些教育资源承载着隐形的教育情感和认知目标,能够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园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补充和完善园内的活动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解“知识传递型”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的材料既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有助于教师依托一定的教育资源,迸发新的教育思路和形式,更好地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同时,幼儿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老师、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许多家长忙于社会事务和家庭琐事,把爱国主义教育都依赖于幼儿园,而家庭配合很少,甚至还有极少数家长言论举止不当,不能以身作则,无法给予幼儿正面影响。因此要强化家园共育,形成育人合力。

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家园共育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较为明确的目标,通过家园共育的途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前期调查,协助幼儿做好经验准备,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第二种则是以教育目标、内容为导向,利用网络、图画书、实地参观场所等资源,引导家长在亲子活动中渗透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无论是哪种形式,家长的配合度和参与度很关键,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具体而言,要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家园合力作用,要加强家园沟通,使家长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适宜的教育建议和相关资源,如适宜的绘本、实地参观资源及如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引导。简言之,在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家园共育重要性的同时,要把握适宜的方式,推进和完善园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

《光明日报》(2021年06月01日 14版)

[责编:徐皓]

幼儿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指什么?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咿咿学语到顺口成章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与幼儿的沟通中,教师应多给幼儿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们注意听,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不开心的事情等,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该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对一些自我封闭、心里有阴影或深受家庭影响的幼儿,教师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交谈,关注他们每天心理的波动变化,避开他们敏感的话题,敞开心扉,把他们真正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与人如何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园生活也是一个个体不断融入集体的过程,各种性格、各种类型的幼儿融合在一起,正是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造就了集体的丰富多彩。幼儿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双方交往的语言、动作,更要留心的是幼儿之间情绪的变化和动作的发展。有些幼儿可能会因为某些同伴的一句话就与其起争执或动起手来,双方争执的焦点可能就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教师此时的引导很重要,要让幼儿明白,理解并改变幼儿交往的方式,懂得在社会中和平相处,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对一些性格腼腆、性格孤僻的幼儿教师要多创造交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交往的乐趣。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不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顺承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也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

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创造,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要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美在儿童的世界中没有固定的定义,正是因为他们好奇、他们童真,所以觉得好多东西都是美好的。一朵花放在耳边他们觉得美;一个蝴蝶结扎在头发上他们觉得美,自己的作品被教师评了一个大大的红花,他们觉得自信心十足……幼儿的世界被各种简单的美充斥着,他们觉得自己身在各种美的事物中自己也是十分美的,做事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对艺术领域中的美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和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知道互相比“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与机会,例如,在美工课《秋天的色彩》这一课中,我鼓励孩子想象秋天的落叶怎样画会更美,秋天的天空怎样涂色会更加真实,幼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使画面变得更加真实、完美。所以,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机会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在自我发现与自我总结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带领幼儿亲近自然,贴近生活,让他们置身其中去领略美也有利于孩子们更加有深度地去挖掘美,感受艺术的魅力和精华。

总之,幼儿阶段是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发展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趋势,而作为教育起点——幼儿教育,把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已是势在必行,打造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和开放式教育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幼儿园教育也会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开辟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浅谈幼儿园之科学素养教育

梁丹   贵州省兴仁县回龙镇中心幼儿园   562305摘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适时适量的科学素养教育,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树立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的素养。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尚显稚嫩,反映出观念陈旧、内容形式单调、内容布局欠合理、教师主导课堂等问题,幼教工作者应明确教育目标、创建多样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协同多方力量进行幼儿科学教育,以改善科学教育的不良现状。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建议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2-177-01

      科学素养,即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以及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同时还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也就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如何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对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行为、习惯,是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执行对我国今后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但纵观目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还存在很多有违《指南》精神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一、幼儿园科学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现在很多幼儿园老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总是把科学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把科学素养的培养放在次要的位置,忽略了对幼儿科学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的激发。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总希望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认为是实在而重要的科学知识,以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将来的学习、成长。可事实是很多幼儿由于被灌输了过多的科学知识,反而丧失了对科学的兴趣,禁锢了他们的思维,致使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兴趣索然,处于被动的接受中。      2.内容形式单调。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好的兴趣萌芽阶段,很多兴趣爱好都是在这一阶段培养起来的。可见,这一阶段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内容布局欠合理。目前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框架搭建并不合理,没有充分实现综合性与广泛性的结合,内容面显得过于狭窄,很难培养幼儿对科学广泛的兴趣爱好。由于幼儿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容易被新异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等年龄特点,所以在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时,应该不断丰富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涉及领域尽量广泛,涵盖的内容也更具有综合性,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注意力,从而使科学教育活动卓有成效。之所以在内容布局上显得过于局限,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太过依赖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教师就讲解演示什么内容,并把幼儿局限在教室里进行科学教育,这样的成效往往不会太高。      4.教师主导课堂。教师主导课堂,从长远来讲不利于教师开展科学教育。这是因为教师将自己置于“权威”的地位,没有充分顾及幼儿的参与和互动,从而缺少来自于幼儿的反馈,以至于教师无法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流程和教育内容,无法收到较好的教育成效。除此之外,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强势,树立自己绝对的权威地位,也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科学的精神要求幼儿有不断探索的欲望,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树立起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打压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所以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是有害而无益的。      二、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的建议。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注意幼儿在此阶段的学习特点就强行灌输,是无法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的,也无法有效催生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具体而言,可以着重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力争解决上述问题。      1.明确教育目标。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保证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要明确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引导幼儿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基本的科学素养,而不是让他们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      2.遵循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而幼儿的探究过程一般经历三个基本环节:产生疑问———进行猜想———进行验证。在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急着把研究的方法甚至是结果告知幼儿,重结果轻过程,容不得让幼儿去亲身经历这三个环节,因此幼儿只得生吞活剥。笔者认为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学会等待,等待幼儿自己去质疑,自己去猜想、自己去验证,这样获得的经验和能力、方法才真正是幼儿自己的。      3.注重形式的丰富多样。在前文的分析已经阐明,幼儿由于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于周遭事物的兴趣转移是很快的,对于同一事物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所以,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形式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来保持幼儿的注意力与兴趣。      4.丰富教学内容。在内容的布局上,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兴趣点出发,寻找到适合幼儿探索和接受的科学教育内容,而不是完全照搬教材,因为教材毕竟是印刷在纸上的东西,更新的周期较长,无法及时跟上幼儿的新变化除此之外,由于教材是针对较大范围的幼儿制定的笼统性课程素材,所以针对性还有所欠缺。教师应紧紧跟随时代的变化,了解不同时代与成长背景中的幼儿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并且通过与幼儿的频繁接触,掌握他们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把这些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纳入到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来,不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以更有效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5.协同多方力量。首先,教师并非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唯一主体,不应该被置于权威主体的地位而主导整个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应将自身与幼儿置于平等的视野之下,对幼儿反映出的兴趣与问题,应及时予以回应,并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流程。其次,向幼儿开展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实现家园合作,共同构建起幼儿科学学习与探索的良好环境。      总之,教师在对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幼儿本身的学习特点,从幼儿出发来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流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态度与精神,培养幼儿最初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探索的眼光去不断地质疑身边的事和物,并用科学的方法努力找到答案。希望我国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能进行不断的自我剖析,争取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宜的科学成长环境。【参考文献】[1]袁爱玲,《学前全语言创造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专业幼儿资讯,《父母必读》;[4]中华家庭教育网;[5]中国学前教育网.

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

原标题: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幼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因此,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什么是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就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合力,是教师的希望也是幼儿园的目的之一。教育合力诸因素中,家庭、学校是最主要的。要圆满完成对幼儿人格、知识的教育,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家庭形成合力,努力完成教育幼儿的目标。

家庭和幼儿园各自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首先,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不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开端。有的家长爱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又能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家庭教育方法又得当,所以他们的孩子培养得很优秀。但是目前也有不少的年轻家长他们的教育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多,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第二,幼儿园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阵地。幼儿园的教育在教育大纲的指导下,不管在教育理念上,在教学内容上,在教育方法上都有国家的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方面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如果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就一定会使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但是,因为各个家庭的背景文化差异,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与方式水平不均,家园共育工作成为教师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当前而言家园共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归纳为三点:

一是部分家长不配合园内活动。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把教育责任推给了老师,自己只是负责孩子的经济物质基础,怎么教是老师的事。而幼儿园只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二是家长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全方面发展。三是家长不知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流。

家、园如何做好共育工作?

一、建立有效沟通

1、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自己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孩子的明天就是家长今天的翻版,家长应以身作则。其次,还应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每个孩子在幼儿园中所受的教育和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家庭与幼儿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缺一不可。利用8花生家园共育系统,为家长与学校搭建了高效充分沟通的桥梁。

展开全文

2、教师要改变观念,与家长进行平等沟通。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所以,教师不应只把家长放在教育的一个“配合者”的身份,而应教育的“合作者”、“参与者”、“实施者”。教师更多的应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把自己开展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转达给家长。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1、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目标,在学期开始,召开“新生幼儿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历史、办园目标、办园宗旨、课程、师资以及需要家园配合事宜;根据家庭教育需求,以及幼儿园教育需要,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争取家园配合,使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2、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幼儿园举行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共读一本书;共看一场电影;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做一件玩具;共讲一个故事;共做一个游戏;共做亲子装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4、做好家访、家长问卷调查工作。组织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在新生入园后,家访率达到全部幼儿。对于一天以上不入园的幼儿,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

5、坚持利用园报和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幼儿园可以开辟宣传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借助网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及时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的教育。

6、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选出优秀经验材料,刊登在宣传栏和幼儿园网站上,供大家学习。8花生家园共育系统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交流会,邀请教育专家开展讲座。

总之,家园共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幼儿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性教育启蒙,幼儿园你做了吗

4.用词要准确

在讲解性时,老师和家长要用学名,不要使用民间语言,或脏话代替性器官。老师和家长可以自己先看看这方面的书,事先学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从绘本开始学习,还可以把它放在孩子们可以看到的地方,使其随时学到健康的性知识。

5.时机要适当

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遇到的问题,或能够理解的内容来有问必答,不必回答太多或孩子还理解不了的内容,画蛇添足不可取。最好能在孩子发育前就给孩子讲一些必要的性知识。

6.教孩子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隐私部位

让孩子了解隐私部位和我们的鼻子眼睛一样,都是身体的一部分,都是需要我们爱惜和保护的。孩子会通过我们语言感受到我们的态度,从而形成对自己身体的态度。隐私部位有哪些?男孩女孩泳衣遮住的部位。同时有两个层面需要传递给孩子知道: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老师和家长可以用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来给孩子讲身体的界限:

红色区域:不能暴露、不能被触摸、不能被侵犯。

黄色区域:只能接受亲人、好友的触摸。

绿色区域:可以接受陌生人礼节性的接触。

幼儿性教育一直都是一个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话题,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几乎很少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有幼儿提到,教师一般也会采取避而不谈的做法。所以,要实施性教育,首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都有所准备,让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从而非常健康地接纳这件事。这里所说的幼儿性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心理环境和幼儿生活环境。

幼儿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好的开展幼儿的性教育:

一、为幼儿创设健康的性教育心理环境

幼儿心理环境创设是教师实施性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顺利开展幼儿性教育的先决条件。

1.密切关注,收集问题,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存在的疑惑。如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我发现幼儿对于自己从何而来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抛出问题,对“你从哪里来”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幼儿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有的说是从医院里捡来的,还有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通过这样有趣的对话,不仅能让幼儿抛开心理负担,非常自然地表达内心想法,而且能了解幼儿的经验和疑问,从而使后续教育更具针对性。

2.抓住契机,适时回应,和幼儿一起讨论、共同面对。如有一次冬冬站在女孩子厕所门口偷偷地看小美上厕所,然后非常疑惑地问老师:“老师,为什么女孩子是蹲着尿尿的?”于是,午饭前老师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讨论,帮助冬冬解开疑惑,消除他“性神秘”的心理。

3.尊重幼儿,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时,可做个别交流和跟踪指导。如天天经常在午睡时间把玩自己的小鸡鸡,于是老师找他做个别谈话,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分析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商讨策略,并进行跟踪指导。

二、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性教育生活环境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做好一定心理环境准备的同时,教师还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创设主要包括区域环境和角色游戏环境两个方面,具体策略如下:

1.通过多区域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主要从图书区、美工区和益智区三大区域进行创设。在图书区中,幼儿园可以投放各种性教育方面的绘本,如《乳房的故事》、《妈妈下了一个蛋》、《我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请不要随便摸我》、《呀!屁股》等,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了解身体的秘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等。另外,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自制故事书《我从哪里来》和《小威向前冲》供幼儿翻阅,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效地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美工区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特别的我”和“大肚子妈妈”等、泥工活动“我的五官”和“小威向前冲”等,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角色定位,并相互了解。

在益智区中,投放一些游戏材料,比如“猜猜我是谁”、“我宝贵的身体”、“男孩女孩不一样”等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深入了解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点以及各自的隐私部位,从而知道男女有别,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角色游戏通过幼儿对社会角色的模仿与扮演,首先它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性好奇与性兴趣,如在“小医院”角色游戏中,男孩子扮演医生,女孩子扮演病人,通过模仿医生给病人产检或分娩等行为,了解异性的身体;其次,它帮助幼儿进行性别角色的定位,如在“过家家”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家庭成员,表达自己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了解幼儿对性别角色的定位,并及时进行引导;它还可以带给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幼儿接受爱、表达爱的能力,这对成年后的性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过家家”角色游戏中,“家人们”经常要相互拥抱,甚至亲吻,这也是幼儿天真纯洁的感情流露。

三、实施系统的幼儿性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幼儿性教育内容,结合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在本班中实施的幼儿性教育主题活动。比如“特别的我”、“我从哪里来”,让幼儿了解宝宝诞生的全过程,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并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从而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重要性,懂得保护自己。同时也感受体会妈妈孕育宝宝的辛苦,增进关爱妈妈的情感。

1.多领域活动融合。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要想顺利开展性教育主题活动,我们选择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涉及多个领域,形式多样化且具有趣味性,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性教育知识。如“我从哪里来”主题中的教学活动涉及了社会、语言、科学、艺术和健康五大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极具趣味性,幼儿不仅通过社会、语言和科学活动了解了自己的由来和生命孕育的过程,而且在艺术和健康活动中体验了妈妈孕育宝宝的艰辛,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增进亲子关系。

2.多途径相辅相成。

①区域活动要与主题活动相适应。在主题活动行进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内容不断增加区域活动、投放新材料,并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如在“小威向前冲”这一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相应在图书区投放《小威向前冲》的绘本,并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自制《小威向前冲》故事书;还可以在美工区投放超轻泥材料,引导幼儿用超轻泥制作“小威”的不同形象。

②生活活动要渗透主题内容。事实上,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蕴藏着很多性教育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渗透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内容,和幼儿一起解决问题。如在“如厕”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男女分厕,并和幼儿一起制作指示牌用以提醒。

③主题墙要展示主题活动成果。主题墙的展示作为班级环境创设很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还可以帮助幼儿回顾知识,并生成经验链。

四、开展有效的幼儿性教育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园合作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家庭教育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幼儿性教育不能只靠教师的引导,更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只有家园合作共同对幼儿实施性教育,才能巩固教育的效果,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为家长提供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家园联系栏、班级群、家长会等,让家长了解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性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从而培养孩子平等的性别意识、高价值、高自尊的自我认知、性防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为家长提供指导:生理知识科普:告诉孩子身体和性别的事实真相;安全防护须知:教会孩子建立界限、保护自己;尴尬问题应对:如何应对措手不及的尴尬状况。

2.鼓励家长亲子互动。

幼儿园应该鼓励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积极配合工作,如请家长给幼儿讲述他们的来历,并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录,不仅解开了幼儿的“身世之谜”,增进了亲子关系,更是为“我从哪里来”这一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助教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如邀请妇产科医生家长来给幼儿上宝宝孕育过程的活动。又如邀请警察家长来给幼儿做关于儿童性防卫及自我保护的讲座。

幼儿性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当我们用一种科学的、理性的态度的去和孩子一起面对时,孩子就会健康的接纳这件事!

让幼儿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合法的爱的结晶,每一个生命都有源头,都是带着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机会接受正确的性教育,那么不要错过我们孩子的性教育启蒙。让一个孩子学会爱自己,学会保护自己,这是比任何教育都重要的教育!

全国性

http://www.ddxqjy.com/

3.咨询电话

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