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教>正文

教师评职称很难到底有多难 幼师评职称难吗现在怎么样

2023-07-17 14:39:51 互联网 未知 幼教

教师评职称很难到底有多难 幼师评职称难吗现在怎么样

教师评职称很难到底有多难

第二难:论文难。一线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重,每天都在教学,多没时间,精力去写论文。但无论文,不能参加职称评定。致便许多老师只能花钱买版面发论文。

第三难:证书难。评职称,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模范,先进荣誉证书,而这些证书,多被学校领导和领导的红人截获,把持,根本无缘一线教师。无证书,哪能有职称。

评职称是教师管理中的一个问题。指标,论文和证书,是教师评职称中的三大。所以,一年过了又一年,许多教师只能望职称兴叹。声音三:

主要说说评高级职称有难。

教师评职称有多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论文,是课题,是继续教育,是班主任经历等等,这些固然都会消耗老师太多时间和精力,但这些,都不是评职称最难的,只要努力,这些条件都可以达到,尽管某些东西并无多大意义。

评职称最难的是什么?是你觉得自己年龄足够大了,教龄足够长了,材料也准备齐了,觉得自己条件满足了,但是,你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机会,因为你的学校根本没有高级教师的名额,而让人悲凉的是,你可能等到退休那天,也根本没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不管你自认为如何尽职尽责。

这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学校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很多45岁左右的中年老师基本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希望。我们学校有23年的历史,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达到47岁,高级教师名额早已经用完,而且还有高级教师名额被长期占用,一线老师想到评上高级职称,真是难于上青天。由于没有高级教师名额,而且高级名额已经超编,我们学校基本上要等3位高级教师退休后,才会有1个中级教师评上高级,这不仅严重挫伤了中级教师的积极性,也挫伤了年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让年轻老师看不到希望。

这样的情况对老学校、对中老师教师是极其不公平的,一些刚成立的新学校,由于高级职称名额充足,有老师30多岁或者40出头就能评上高级教师,而一些老学校,象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到50岁也评不了高级,甚至退休了也评不上高级。高级职称的名额应当全区统筹,不应当分配到各个学校,这样对老学校、对老教师才公平,虽然我们反对论资排辈,特别优秀的年轻老师是可以评上高级的,但那些为教育付出更多时间,付出青春的汗水,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老师,理论上是应当更早评上高级的。

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其他学校有没有,你们有解决的办法吗?真希望职称评定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让老师多些时间静静地教书。

声音四:

教师评职称到底难不难?作为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我讲讲我晋升职称的历程。本人从1991年就评上了中学二级职称,从这一年起开始每年都准备论文、优质课、辅导奖等材料,同时多次创造条件争取评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等。开始的时候职称评审方案规定就是各种材料和模范证积分,积分越高,就越有机会提前晋升。

为了能够提前晋升,本人每项准备的材料都有十几样,说实话,虽然有经过自己努力争取到的,也有部分是掏钱买的。就这样,每到职称评审的时候,本来想着很有希望的,但是最后一加分,还是在边上。看着一个个没有自己工作时间长,没有自己成绩好的都评上了,自己确实非常心焦。后来,由于领导换了,职称评审方案也换了,这次是根据工作量和学生成绩,不再讲材料和证书了,终于在工作十七年的时候,评上了中小学一级职称。

但是,学校围绕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和成绩的计算方法,同事们之间,领导和同事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往往是到上级追着到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晚上才定下来。后来学校又换了一任领导,比较讲究公道,就让所有教师投票决定学校新的方案。新的方案着重论资排辈,按照教龄、职龄、成绩排名,虽然这个方案与职称评审制度着重实际业绩的要求不太一致,但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赞同,原因是消除了职称评审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可以预测自己哪一年可以晋升到上一级职称。同志们再也不会因为准备那么多的材料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了,也不会因为成绩的计算方法不一致而相互攻击了,相对来说,关系和谐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中间也换过几任领导,但这个方案一直在实行,且再没有引起过同志们之间的矛盾。声音五:

前面有不少达人回答了关于中学教师评职称的情况。作为一个在高校从事多年人事人才工作的人,我仅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都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

高校教师评职称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我个人也参与过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中学教师的量化评价指标不多,一般就课时、公开课、年度考核、资历等,其他的都很难作为必要的门槛条件,这样,每次符合条件的人就会很多,竞争会更激烈。而高校教师的业绩可量化的项目就非常多,论文、项目、奖励、专利,随便一组合就可以成为一个职称评审条件。这个职称评审条件会对参评教师进行一轮严格的初筛,不比如说要求论文3篇,那你缺了一篇就不行,这样每次符合条件的人就不会太多。只要你的业绩硬指标突出,你就已经战胜了很多人。

到了评审阶段也是有区别的。中学教师条件偏软,所以在评审时偶然性就很大,后面可做工作的灰色空间比较大,评委更容易“照顾”某人;而高校条件偏硬,在评审时如果材料很硬的人被淘汰材料很弱的却上了,会引起教师队伍的普遍质疑,评委可自主判断和操作的空间会少一些。

说到难度,高校教师也是有的,那就是如何做出成绩、达到评审条件、拿到特别硬的业绩。相对来说,所在学科比较强、团队比较好的人更容易出显性成绩,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占优势,而学科比较弱的,完全靠自己努力去凑条件,会非常艰难。

目前,很多学校采用分类分学科评审,优势学科和普通学科通常分开给指标,互相不pk(学科之间差距太大的话也没法放在一起比较)。还有一些学校,开始采用校外小同行评审的方式,不以数量来限制,水平如何完全由专家说了算。这样的评审方式对真正有水平的有利,但对那些等着按资排辈的教师就非常不利了。

本文编辑:Ls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