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具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

2023-07-20 02:16:06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具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2022-03-2311:58:01

篇一: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我们知道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游戏贯穿于语言,音乐、美术、锻炼、数学等各项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做为幼教一线的工作者,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游戏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更好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打下基础,让幼儿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游戏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而游戏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众多活动中,游戏总是贯穿其中,使我们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意义深刻。

1、游戏具有自愿性

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发自内心的,是安全主动自愿的,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根据教师投放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游戏,根本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安排、督促,他们自己充当各种角色,设计游戏过程,自行支配各种玩具。

2、游戏的自主性

幼儿园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游戏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在游戏中,幼儿尽情发挥想象,让思维在想象与现实间自由驰骋。

3、游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时,非常关注游戏的过程,他们不注意结果会怎样,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就好。

二、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这使我们更高层次地意识到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非常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进行的,如在音乐教学中插入音乐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户外活动中的体育游戏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年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度调整,调动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比较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借助游戏材料及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自由进行各种模仿、共同操作、探究,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区域活动中,我为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准备了五颜六色的手工纸,刚开始,我发现幼儿只会把各种颜色撕成条或片堆放在一块儿,后来我参与其中,用红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凉拌胡萝卜丝”,这下孩子们可得了劲,纷纷大展厨艺,做了很多道菜,还有回族的特色面食,如麻花、馓子等,我清楚地记得,我班的马夏天小朋友用绿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拍黄瓜”,他在周围用红色的手工纸撕了一些“红椒丝”,上面用白纸屑浇了一层“蒜泥”,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各种颜色,学会了审美,更明确了现实生活中各种颜色的合理搭配。

3、游戏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在诸多游戏情节中,幼儿要多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制订一些游戏规则,还是拿“娃娃家”来说吧,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爸爸,谁做妈妈,谁来做小宝宝,另外,再设计一些其他角色,如客人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比较关注弱小群体,让他们当小宝宝,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与照顾,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年龄小的幼儿,还懂得了怎样有礼貌地去接待来客,简直玩得不易乐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去关爱、帮助别人,集体意识在幼儿的无意识中得到了体现。

4、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各种角色游戏的开展,既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更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如在音乐活动《理发店》中,幼儿不只学会了歌唱,教师还投放了各种理发道具,如剪刀、推子、吹风机、毛巾、夹子、工作服等,幼儿模仿理发店的员工们如何洗、剪、推、吹等一系列动作,幼儿在享受店员热情的服务后,不但要说谢谢,还要付钱,尊重别人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另外,幼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能发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胆怯等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三、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一定场所开始游戏活动,这时孩子们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共同商量玩什么游戏,有的说玩这个,有的说玩那个,意见统一了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游戏中,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会无目的地分别去寻求新的伙伴,由此可见,游戏是出自幼儿内心的兴趣和愿望,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游戏都要让幼儿去自主选择、自主发挥,有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尊重了幼儿意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首先,教师要精心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游戏活动前准备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开展游戏的各种材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的“医院”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听诊器、白大褂、护士帽等,幼儿相互商量,分配好角色,假设了情境,上演了一幂白衣天使拯救人民群众的生活剧,另外,还摆放各颜色手工纸、蜡烛、香、火柴等,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自制香烫画的游戏……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同时不要太花哨,以免让幼儿无从下手,还要不定期的更换活动材料,由简向难适度推进,不要让幼儿的思维停止不前。

其次,教师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尽情地玩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有时会在孩子玩了一半时,让他们收拾材料,停止游戏,看到他们一脸的不情愿,我还真不忍心去打扰他们。组织一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游戏表现出来,其实是孩子们能力的一种释放,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成就感。第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的难易程度,教师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与方法,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对于一些新的游戏,如果幼儿不知道怎样去玩,势必会打消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游戏前,教师要用简短、明了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及玩法,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互相学习、掌握游戏规则,学会玩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更要细心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实践证明,游戏是一种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由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将游戏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篇二: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要求教师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游戏;幼儿;活动;重要性

游戏之所以这么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好玩,而且能寓教育于其中,帮助幼儿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性格,并促进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幼儿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认为,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开始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可以促进幼儿对新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喜欢的、自主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模式,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

(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

幼儿参加游戏活动完全是主动、自愿的。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根据教师投放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安排和监督,他们自己充当各种游戏角色,设计游戏过程,自行支配各种玩具。

(二)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幼儿在游戏中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能够全身心放松,使自己保持身体的最佳舒适状态,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充分表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

(三)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幼儿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游戏,是生活的缩小版。如,进入游戏街的孩子,他们自由分配工作,扮演父母、医生、老师、厨师、售货员等等所有他们所接触过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有板有眼地忙于工作。

二、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幼儿学习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游戏贯穿于五大领域的各项活动中,幼儿在各种游戏中巩固原有知识,增长了新的知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进行的,如在小班音乐活动《小手爬》中插入手指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这首歌曲;在中班数学活动《单双数》中插入游戏找朋友,幼儿通过游戏找到自己的单数或双数朋友,从而认识了单双数;在大班的语言活动《小松鼠的尾巴》里插入角色游戏,幼儿自主选择扮演小鸡、蜗牛、小兔和小猫等等小动物,亲身体验了小松鼠的尾巴给他们带来的帮助,进一步理解课程的内容。这些游戏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年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度调整,调动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非常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展开全文

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意义、类别、体例与特点

推进课程建设与实践

基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与开展,随时收集并整理成游戏活动案例,逐步形成游戏活动案例库,是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一环和基本任务。案例其实就是“讲故事”,游戏活动案例就是讲幼儿游戏的故事。讲好幼儿游戏故事的过程,就是不断沉淀幼儿园课程文化品质和专业内涵的过程。

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生态化而言,课程不能仅仅是作为预设方案的课程,更应有追随儿童活动的兴趣与经验的“发现”的课程。这种“发现”的课程,是在灵活而开放、自主而愉悦的幼儿活动,特别是幼儿游戏中渗透或生成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是需要教师靠敏锐的专业知觉而可以“发现”的课程。这是完整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游戏活动案例作为发生了的“学习故事”和课程事实,是以“发现”课程的姿态融入幼儿园课程,并由此成为推进幼儿园课程生态和谐化构建的重要内容与源泉。

从课程实践的师幼关系上而言,游戏活动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可以促进教师逐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幼互动的和谐关系。正是在尊重幼儿游戏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传统的一味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幼儿的“学”,让教师的“教”跟随幼儿的“学”,从而在游戏活动中实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这一新型师幼关系的确立。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游戏活动案例的建设能够切实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及能力的发展,其首要的表现就是,促进教师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观察是教育的先导,是教师“教”的智慧源头。游戏活动案例的收集与整理,需要幼儿教师在实践中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捕捉游戏中“教”的契机,并适时对于自身的指导行为进行反思与评估,这既是对于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实路径。

其次,游戏活动案例建设有助于教师树立和坚定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游戏学习观。游戏是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承载着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正是在游戏活动案例收集与积累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审视和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有益经验,认识和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自觉树立并秉守“尊重与信任儿童”的观点和立场。

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

游戏活动案例无论是指向课程资源及体系的构建,还是教师专业水平及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是为了幼儿的快乐学习与健康成长。游戏活动案例的建设,促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保教理念及原则的贯彻落实,促进保教工作更好地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摆脱“小学化”倾向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幼儿的学习更自然、更快乐,让幼儿的发展更和谐、更健康。在游戏中,幼儿自主、开放、个别化的学习,能够得以充分的展开;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特点得到支持和鼓励,实现着“玩中学”“做中学”;幼儿活动的愿望与兴趣,得以释放和满足,度过快乐的幼儿园时光。

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基本类别

收集并进而整理幼儿园优秀的游戏活动案例,尤其需要明晰这里的游戏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别。可以说,明确游戏活动的类别,是游戏活动案例整理及其案例库建设非常重要的认识前提。在实践中,很可能因认识的模糊,把游戏活动当成非游戏活动,也可能把非游戏活动当成游戏活动,而最终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把不是游戏活动的案例,当成所谓游戏活动案例;二是把本应是游戏活动的案例,当成不是游戏活动案例。

根据目前学前教育领域对于游戏研究的一般共识,基于保教实践可操作性的角度,我们一般把幼儿园游戏活动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这里的教学指的是集中教学(狭义上的教学概念),即有明确的、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指向的活动,其活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组织性与计划性。所谓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就是以游戏活动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并以服务于预设的教学目标。这种游戏受制于教师“教”的预设与意图,是因教学而游戏。有的称这种游戏为“假游戏”。严格意义上讲,就活动的实体而言,这种游戏其实是属于集中教学活动。

二是作为游戏本体的游戏。作为游戏本体的游戏活动,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自主活动的情境下,幼儿基于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而自主选择并参与的游戏活动。这其中,教师“教”的作用是跟随幼儿游戏而适时的介入和支持,甚至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而发生(如注视式的默许)。再一种情形,就是为特定的某一种或某一个游戏活动的开展经由教师的组织与指导而进行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常常是规则性的游戏。归结而言,无论是上述两种情情形的哪一种,这些游戏活动都是以游戏为本体,即“为游戏而游戏”的游戏,即便发生着教师的“教”,但都是基于幼儿游戏的需要、以服务于游戏的开展为第一前提。此类游戏有时被称为“真游戏”而区别于第一种情况。

无疑,第二种情况的游戏活动,才是真正为我们所倡导的“游戏活动案例”所指向的游戏活动。本届在全国范围内对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的征集工作,所要征集的就是所谓“真游戏”的游戏活动。第一种情况的游戏,作为案例只能是教学活动的案例。这是尤其需要澄明的。

基于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的各有侧重或差异,以游戏为本体的游戏活动,一般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相应地,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可划分为三个类别。具体如下:

自发性游戏的活动案例

这种游戏,主要指在幼儿自主活动的情境下,侧重于幼儿主观的情趣、愿望、想象的满足与表达的游戏。这一类游戏有时也称是象征性游戏,虚构的假装性是最突出的特点,角色表演是经常性的一种表现。比如,有一个“快乐大巴”游戏活动案例,描述的就是大班的幼儿,把院子里一条长长的平衡木,假装成一辆大巴车,幼儿扮演司机、乘客、保安等不同的角色,游戏持续地展开,并让游戏的情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游戏过程。此类游戏在本届案例征集中有一定的数量出现。

探索性游戏的活动案例

这种游戏,同样也是在开放、自主的活动情境下发生,但更侧重为在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寻求解决的策略,为随境而生的任务而探讨完成的方法,指向于客观环境和物理空间的认知性体验更为突出。例如,有一个“小球旅行”游戏活动案例,展现了幼儿在一系列持续的游戏探索中,感知和探索不同的“小球”(小玻璃球、乒乓球等)在不同材质、不同坡度的轨道上滚动的不同情况及变化。在本届游戏活动案例征集活动中,此类游戏活动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此,无需赘言。

规则性游戏的活动案例

规则性游戏,是具有固定的规则或特定的玩法要求的游戏,这种游戏需要有至少两个以上的人一起玩,并且具有竞争性的输或赢结果的游戏。幼儿的体验主要聚焦于一种游戏玩法和竞争性结果的反复练习。这种游戏常常是一种民间相传的经典游戏,也可以是经教师编制和设计过规则或玩法的游戏。例如,有一名为“拷贝不走样”的游戏活动案例,教师预先在布帘子一侧,放置几组造型各异的建构作品,另一侧提供各种建构材料,此为游戏情境。把幼儿分为若干组,两个幼儿为一组。每一组,一个幼儿可以在帘子两侧来回穿梭,负责用语言解释建构作品的样子,另一个幼儿负责搭建,来再现帘子后面的建构作品,但他不能看帘子后面的作品。这个游戏里,就是看到的只能动嘴,不能动手,看不到的只能动手,不能看。这样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拷贝任务。第一次玩,会有幼儿忍不住违反规则,如,动嘴的幼儿忍不住动手直接帮同伴建构。第二次玩时,教师便给忍不住动手的幼儿,在手臂上增加可以约束他的套袖。通过一次次的游戏,幼儿越来越熟练地掌握赢的策略。规则性游戏,虽然需要教师有直接或明显的“教”,特别是在游戏的开始阶段,但这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游戏,常常因其竞争的有趣和好玩,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无疑,这是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不能无视的一种类别,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遗憾的是,本届案例征集的活动中极少出现此类游戏。

上述三种类别的游戏活动案例,其实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形式。事实上,一个具体的游戏活动,往往会交叉或重叠式地同时具有上述三种游戏活动的体验和特点,只是有所偏重而已。

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内容体例

游戏活动案例的收集、整理,最终要通过撰写,以特定的文本形式呈现。依据本届游戏活动案例征集的要求,作为游戏活动的记录和分析性反思,游戏活动案例的内容结构及其体例,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来源与背景

这个部分主要介绍和交代游戏活动的来源与准备。具体可能涉及的内容有:玩教具材料、环境创设;幼儿兴趣与前期经验;教师预期;游戏规则、玩法等。在案例的具体撰写中,这些内容无需机械式地全部说明,是需要根据游戏活动的类型,有侧重或有选择地解释或交代。

过程与实录

这个部分主要是描述性地记录和呈现游戏活动的具体过程。具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⑴幼儿游戏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描述和反映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情况,主要是对空间及材料的探究情况及与同伴的交往情况。⑵教师的支持与回应,涉及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介入和引导,也可能涉及游戏活动结束后的生成活动等。该部分内容的呈现需依据游戏活动开展的情节和顺序展开,上述具体内容的不同方面可以是自然地彼此融于游戏过程的叙述中。游戏活动案例的过程实录,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游戏发生细节的全部呈现,需要根据一定的线索或活动主题,针对活动过程及环节做或详或略的适宜性处理,以突出所谓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

分析与反思

该部分主要是呈现教师对于整个游戏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反思与评析。本部分具体内容涉及:游戏活动的特点;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及游戏的发展价值;教师支持行为的效益;进一步教育的契机等。该部分的分析,突出针对性尤为重要,即需要紧扣和聚焦于游戏活动的闪光点进行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对于教师自我行为的反思,宜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避免空洞说辞。

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基本特点

优秀的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一方面要符合最基本、原则性的专业特点或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在案例在不同维度上的特点诉求上。

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原则性标准

依据《通知》所公布的遴选标准,并结合审核工作的具体要求,本届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征集与确认需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或要求。

(1)体现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能够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允许幼儿自主选择,理解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想法和行为;教师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教育目标与内容自然地渗透或生成于游戏;教师尊重和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关注到幼儿的个别差异。

(2)体现幼儿游戏与学习的过程。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游戏,与环境、材料充分互动;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不断尝试用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能够观察幼儿的行为,正确解读幼儿游戏的需要、经验和水平。

(3)教师的支持与引导适宜有效。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回应与支持适时、适宜、不过度干预;教师用适宜的方式引发和支持幼儿进一步的探究与学习;教师对游戏活动的分析与反思具有针对性,教师的感悟体现自我成长。

上述三个方面,分别是从基本理念、幼儿体验、教师支持三个视角,确立了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认定和遴选的原则性标准,是构成审核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基本指标体系。

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操作性特点

基于对上述优秀标准和要求的理解,结合我个人参与专业审核的经验,从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角度看,优秀的游戏活动案例应当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

(1)关于游戏活动。坚持游戏活动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确保活动具有充分的游戏特点的关键。否则,游戏活动便极容易携有集中教学的痕迹。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游戏活动案例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从而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具有可推广的普适性价值。

(2)关于幼儿体验。充满探索,富有挑战,意味着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支架”作用饱满,并能够深刻地植入教与学的目标与任务,体现游戏的价值。安全就是确保幼儿身体最大限度地免受伤害,健康就是确保游戏不能给予幼儿心理留有不良的阴影。安全与健康是游戏活动进入幼儿园保教场域的底线。

(3)关于师幼关系。①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不同于教学中的师幼互动。在集中教学活动中,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是教师引领着幼儿学习。而游戏中,则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教师跟随幼儿的节奏和兴趣,而适宜地介入和支持。②放手游戏,适时引导。游戏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着实现的平台或渠道。放手幼儿游戏是确保教师适宜性指导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指导的节奏过快,而超越幼儿游戏的节奏,往往导致教师对于游戏的过多干预和控制。

(4)关于案例形式。①真实自然,经验有序。优秀的游戏活动案例,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就在于案例的真实发生和真情实感的讲述。而真实的游戏活动案例,一定是遵循并反映幼儿游戏的进程及其经验发生与获得的真实顺序。②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图片如同是活着的话语,是记录游戏活动并能反映教师观察视角的最真实而直观的方式。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图文相配,意义连通,最能直观呈现游戏的场景与环节。

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在文本的撰写上,虽然需要讲究一定的规范以及方法上的技巧。然而,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产生,更取决于幼儿园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原则的坚守,及其平时实践的持续与积累。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园应当建立和健全游戏案例分享的教研机制,切实推进教师对于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加强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观察与反思,时时推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游戏活动案例,着力于建设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库,这才是生成优秀的游戏活动案例的厚实土壤。

文丨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海东

原文刊载于《福建教育》2019年第42期,有删节

责编丨郭向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动手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1.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手工课堂上,借助于一些造型作品作示范,教师教小朋友们动手做,鼓励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挂饰等。在做手工的程中,幼儿会通过对教师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忆和思考,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尽管幼儿在手工课堂上是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来动手完成自己作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分东西就是幼儿的“创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作品表达方面,会传达出自己的特色,包含着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种动手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使眼、脑与手等得到协调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而幼儿在自己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会对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回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模仿,并展开想象力,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通过引导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孩子,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很简单、粗糙,也不能批评,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除了手工作品之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拿水果、整理书桌、收拾玩具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事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再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来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模仿、体验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活幼儿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例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准备一些工具与材料,包括橡皮泥、小瓶盖以及颜色鲜艳的纸张等,这些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们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3.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积极的活动,能够强化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中组织开展不同的动手活动。例如,在幼儿小班中开展整理玩具、穿衣服比赛。在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中组织开展搭积木、叠衣服比赛等。通过组织活动或比赛,调动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意识,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在组织的叠衣服比赛中,对获胜的幼儿就奖励一个纸星星等。通过小小的奖励,幼儿的兴趣就会有明显的高涨,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

4.家长参与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动手劳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忽视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幼儿虽小,可是完全可以这样就大大巩固了幼儿园里训练的成果,达到了家园统一,保持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设置了“家园之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与经验,要求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洗自己的小毛巾等。也可以鼓励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或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

三、重要意义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及家长参与等方式,强化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本平台对文中所述文字和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不承担由此引发的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童乐街」予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