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未来教师”需要怎样的必备素养 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与能力

2023-07-22 00:54:38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未来教师”需要怎样的必备素养 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与能力

“未来教师”需要怎样的必备素养

社会需求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目标定位的变化。由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职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程序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程序性劳动一般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流程熟练操作,衡量程序性劳动的基本标准是熟练性和精准率。创造性劳动则更多的需要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参与,重在解决非常规性、跨领域以及非直接关联性问题,衡量创造性劳动的基本标准是创意的独特性和过程的能效比。

在传统工业大生产时代,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大多需要懂得专业学科知识,能够在流水线上,按一定流程从事熟练性操作任务的工人。为此,对应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传授相关学科知识,并通过大量识记和练习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熟练输出和对简单技能的自动化操作,较少考虑面对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

而在今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有70%~80%的程序性劳动会被机器人所代替,留给未来学生的职业,只剩下那些机器人无法替代的,需要创新能力、非常规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创造性劳动岗位。

这时,教育目标定位必须跳出以学科知识传授、记忆和熟练输出为主的传统方式,转向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即创造力和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沟通与合作、公民权利与义务等。这也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家庭、社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各自又能发挥什么具体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去追问。

教师需要借助教育科研的问题视角,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为起点,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演变路径,分析学校育人目标的变化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的重点和方法,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创设科学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尤其是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不同学段主要目标,明确不同教师的具体任务,在此基础上合力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选择性课程,跨领域主题和自主性学习任务,服务学生素养发展。

可以说,教育科研首先能够帮助教师群体学会基于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思维习惯,让教师更有思想。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可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也只有当教师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才能更早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早地给予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和素养发展的正确指引。

教育形式变化,

需要教师运用科研方法来应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理念的普及,传统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来自新兴技术的巨大挑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形态。一方面,从工具视角来看,传统教育从教材到教法,再到评价的整个教育链条,无处不被信息网络技术所侵入。网络课程,电子教材,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慕课、3D虚拟实验室,以及学习诊断系统、大数据教学分析技术等已经普遍应用于传统学校教育教学与评估过程中。

另一方面,从生态视角来看,基于新兴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3.0学校已经在部分地区应运而生。3.0学校以创造性学习为核心(之前为经验传承),立足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开放性和跨时空延伸,倡导超越学科、超越班级授课制的生态大课程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未来,在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新兴技术支持下,教育形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面对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传统的教育思路、教学模式已经难以胜任现代教育的多元需求,而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态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在这一个不断变化的教育新时代,教师不能再局限于固守传统,只有立足传统,积极创新,及时有效地利用技术手段服务教育教学,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教育科研的力量,以教育科研的实验法、观察法、个案法等具体方法,科学有效探索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等技术与传统教育有效融合的具体方式;采用行动研究,开展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下的未来学校教育模式全新探索;开展教育3.0时代学校教育生态重构的实践研究……

因此,教育科研是教师有效应对时代变化的重要工具。面对教育目标的转变,面对新兴技术的各种挑战,教师需要借助教育科研的思路、方法积极应对,投身实践。一方面,面对未来不确定性事物开展探索性研究,另一方面,针对已明确的理念、方法开展应用性研究。也就是教师既要开展探索性研究,也要开展应用性研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使自己的思路、理念能够引领学生的未来发展。

教育对象变化,

需要教师借助研究实践去体察

教育对象的时代特点是教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零零后学生群体需要教师以全新视角去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供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教育。

教育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是今后教育服务的基本方向。从服务学生发展角度而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是今后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状况。

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陈默老师最近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当今城市孩子的七大心理特征”的文章。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城市青少年所具有的“情感负担重、对话语权要求高、知识面广、现实感弱、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高”等特点,无疑应当引起当今教师的重视。特别是“成长在独套公寓里的独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不仅“知识面广”,又天生有着“对个性化生活、对话语权”的很高要求,因而“他们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如果教师不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而是一味地以成人的视角、权威者的姿态、说教者的身份去要求他上进,去压抑他的个性,结果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抗。因此,今后教师将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面广、个性要求强烈的教育对象,如何有效与之沟通,如何了解其本质需要,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挑战。

对学生认识的难点在于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个人经历、生活背景、价值观念、情绪情感等复杂问题。根据经验,了解学生的最大难点在于,教师难以以自己的经验世界为参照系,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因此,需要教师以共情或同情为基本视角,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进而有效指导学生的发展。

可以说,教师应对来自学生本身的挑战,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教育科研。教师可以借助教育科研规范、严谨的设计思路,以共情为视角,以朋友为身份,以参与式研究为过程,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分析教师“习以为常”的学生行为和现象入手,进而从学生的视角描述、阐释和理解特定群体的学生情感、态度以及情感、态度背后的价值观念等信息,为打开学生心扉提供工具。

如果没有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大多数教师会对学生的特有行为漠视不见,会以成人的视角和思维习惯去评判学生行为的对错,进而失去走进学生心灵、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机会,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吐露给教师、家长的主要原因。

利用教育科研实践,教师才可能更有耐心、更有条理地走进弱势学生群体之中,关注和分析学困生特点,体察具有个性化需要的学生的独特内心世界,与学生探讨师生关系的微妙变化,当然也包括对学优生群体特征的把握和分析……通过研究实践,教师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交流中,实现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进而才能改变学生“被学习”“被教育”的现实状态,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教师角色变化,

需要教师自身成为研究者

未来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随着基于核心素养基础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等的巨大变化,客观上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素养、能力。这是教师职业未来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挑战。

未来学生的学习,从内容上,已经逐步由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转向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由固定班级授课模式转为基于信息网络技术、VR技术等的互动教学以及跨领域跨时空的学习模式。

主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更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将成为常态。这时,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多转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和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等。角色的转变必然要求相应能力素养的跟进,这对当前大多数仅仅掌握一两门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

全球视野、技术素养、学习能力、多重角色必将成为未来教师素养的基本内容。当今教师如何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要求,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转变原有的发展思路,借助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面对今后的教育发展,面对所从事的职业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自己,在研究的道路上了解学生,适应技术,获得时代发展所需的素养。时代需要教师成为思想者,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更需要教师成为学习者。这也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基本定位。

今后,可以说“变化”将永远伴随教师左右。教师应对“变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从研究的视角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以科研的方法探寻教育教学有效方式,在研究中走进变化的学生世界……以执著于教育科研的“不变”情怀,应对时代和教育的万千“变化”。这也是新时期教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学生健康而个性化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未来教师”的必然选择。

只有当教师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才能更早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来源:《未来教育家》杂志2017年第七期)

《未来教育家》杂志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12年教师节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这是国内第一份中央级教育家类期刊,更是国家教育部新闻宣传的一份新生力量。2012年,荣获“中国好教育影响力媒体奖”,2014年荣获“全国教育好新闻二等奖”。

订阅我们的杂志

一、通过当地报刊局订阅

邮发代号:80-572;

二、从邮局直接汇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青蓝大厦7层719,《未来教育家》编辑部,邮编:100007。

三、通过网上银行汇款

开户名:中国教育学会;

账号:0200003309088103579;

开户行地址: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行号:33;

网银汇款请备注“未来教育家”字样。

(《未来教育家》杂志二维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5818.html,

幼儿园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有哪些具体要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通过实践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纲要提出:作为教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寓教育与一日生活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实施教育,并善于发现并利用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内容。满足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和自信。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幼儿向另一个幼儿建议:来玩跳绳的游戏吧。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望,而不是由别人所能够支配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发挥呢?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一、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在幼儿游戏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角色游戏区,放上幼儿自制的电话,两个幼儿商量后,就可能玩打电话的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听诊器、白大褂的时候,三四个幼儿一商量,可能会玩起医院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放上沙包,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丢沙包的游戏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二、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够尽情的玩游戏。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有很多的社会行为,如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因此,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三、教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用互相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对幼儿游戏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教师可以拿起另一部电话开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吗?是呀,你是雍老师吗?这样,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不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五、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玩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六、对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如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而在进行指导表演游戏的时候,则要帮助幼儿选择健康而又适合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熟悉理解作品的内容,如讲故事、听录音、看电视等形式;如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时候,则要通过丰富幼儿对物体的想象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为主要指导目标;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1、把握好指导的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周飞驰_uPtO   2020-10-2703:23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玉林   573000)  【摘 要】在幼儿园,幼儿美术教育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以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儿童创新精神为重要目标的综合教育课,是培养各类人才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教师的美术素养也备受关注。笔者针对幼儿园教师在基本美术素养的问题上,作出了自己一些梳理和探讨,让幼儿园教师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工作,并能正确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基本美术素养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下,各级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再者,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改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她们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一、幼儿园教师基本美术素养的概述幼儿园教师基本美术素养的概念       “素养”的“素”,含义是“本来的、平日的”,“养”的含义是“培养、修养、教育”。素养就是:平日里的修养。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是指幼儿园教师(以下简称:幼师)在教育情境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而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人品质。[1]幼儿美术教育的概念       幼儿美术是指3—6岁之间的幼儿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部分,体现出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幼儿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影响幼儿、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使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2]成人美术与幼儿美术的区别       幼儿美术不同于成人美术,成人美术是建立在人的身心成熟和协调运作,以及情感的深沉、稳定和智力的成熟之上的,其基本内容反映出成熟的人对社会及自然的成熟的认识,以及技巧的精湛和对素材处理的熟练程度。幼儿美术却是幼儿身体发展水平、感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与生活经验的产物。二、现今我国幼师美术基本素养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美术素养问题,仍然是艺术教育事业最为簿弱的环节,包括幼儿教师在美育中的角色定位、美术专业素养、美术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等方面。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除了形式外的艺术教育,还需深入研究,让幼儿园教师通过美术手段来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创作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艺术想象力。三、如何提升我国幼师的美术基本素养  (一)明确幼师在幼儿美育中的角色定位       幼师是幼儿园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对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意多变、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就应该色彩明亮、协调,富有童趣。幼儿园的活动环境的创设除了考虑安全性、教育性外,还要从美的形式规律出发进行创设以体现童趣和美感。因此,幼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在色彩、空间、造型等方面都要利用自身的美学素养进行合理创设,达到有利于幼儿审美及身心发展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幼师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有了创作灵感,就会把想象与创造用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如果找不到恰当的技能和形式来表现,作品的效果也会不太好,从而幼儿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受挫。因此,幼师在美术活动中作为支持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孩子困惑、不自信、兴趣转移时,教师给予引导,可以提问或转变思考,避免思维模式僵化,还可以给于恰当的技巧的指导。对于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帮助,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创作的快感,从而提高积极性和自信心。(二)提升幼师在幼儿美育中的美术专业素养       幼儿美术的造型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三大部分,这就要求幼师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美术专业素养: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绘画活动:幼师要熟悉所有工具、材料特性并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绘画姿势,运用合理构图、有表现力的线条,正确描绘物象基本结构,依据色彩之间的情感差异,丰富地运用色彩表达能力,表现出有韵律、对称感的画面。       手工活动:幼师要具备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作出一件件形态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的素养。       美术欣赏活动:幼师要从艺术的角度提供审美欣赏的材料,了解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作品。选材多考虑来自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孩子共鸣,并利用童心和童趣作为启发幼儿艺术情感,开启艺术大门的钥匙。选用的作品基调要明朗、轻快、夸张。运用夸张、变形、鲜明的形象和风格的作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能引导幼儿欣赏作品要从多角度、多范围进行,还能简单与幼儿讨论社会生活的问题。  (三)扎实幼师各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并做好研究        美术不仅是幼儿的一种技能练习,它更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儿童的一种内心语言,教师要能读懂这些语言,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等功底。       幼儿美术的美感因素多种多样,体现的个性特征也不一样,通过儿童的画面可以发现儿童的性格。所以说幼儿美术是其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儿童心理表象的图式化。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用发展阶段的幼儿,其心理表象有明显的的差异。这就要求幼师学习《儿童绘画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有趣而且独特,只有在一些现象中发现情况和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幼儿。       幼儿美术活动是让幼儿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接受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这就要求幼师学习《幼儿美术教育指导》,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新型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体验,围绕他们的需要和他们的问题来考虑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并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时间和材料。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学设计,也要研究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最终目的是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结论       幼师具备良好的美术基本素养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各方面能力发展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岁开始,建立良好的美术教育系统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改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当好一名合格的幼师。另外,为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不要从成人的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让幼儿暴露于生活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这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1]谭芳主编,幼儿美术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3.6[2]孔起英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8.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