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做好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2023-07-29 20:36:31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做好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做好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

瑞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关于做好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

瑞编〔2012〕94号

 

各功能区党委、管委会,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直属各单位:

为加强我市公办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根据《关于进一步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9〕6号)、《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2004〕22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浙编办〔2008〕8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我市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核定原则

(一)保证基础教育的基本需要和健康发展。

(二)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三)以办学规模为依据,实行总量控制。

(四)合理配置,精简高效。

二、核定标准

(一)教职工编制及人员结构比例

1.学校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学校教职工编制根据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教育阶段和城市、县镇不同地域,主要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完全中学初中、高中学段教职工编制分别按初中、高中编制标准核定。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初中学段教职工编制分别按小学、初中编制标准核定。职业中学教职工编制参照高中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的教职工编制按班师比1∶2—2.7的标准核定。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为1∶3、学前和高中阶段师生比为1∶2.5。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初中学校教职工编制按班师比1∶3.1、小学按班师比1∶2.1的标准核定。山区、海岛等边远地区在校生人数20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可按照平均每班不超过1.6名的班师比核定教职工编制。分校、村完小、教学点的编制计算在其主办学校内。(具体编制标准见附件1)

2.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办学规模安排班额。对平均班额在每班48人以上的中学,原则上以每班48人核定编制;对平均班额在每班45人以上的小学,原则上以每班45人核定编制;特色示范学校班额按上级规定执行。

3.社区教育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按其所在地人口每万人不超过2名的标准核定,纳入教职工总编制。

4.示范、实验、寄宿制、增设信息技术等新课程较多或办学特色的学校,安排教师脱产进修和病产假的学校,规模较大需配备心理健康专任教师、校医及财务人员的学校,承担民办教育支教任务的学校,因新居民学生较多而超班额的学校等,可视情况适当核增专任教师编制,其增编幅度原则上不超过10%。(具体附加编制标准见附件2)

5.合理确定教职工结构比例,大力压缩非教学人员。学校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对确需配备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学校,其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高中不低于86%、初中不低于88%、小学不低于91%。

(二)内设机构

12个班以下的小学不设置内设机构,中学设置1-2个内设机构。13-23个班的中小学,一般设置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安全保卫处等4个内设机构。24-35个班的中小学,一般设置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安全保卫处等5个内设机构,其中温州市级以上示范学校、实验学校和24个班以上的高级中学,可增设教科室。36个班以上的中小学,一般设置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安全保卫处等6个内设机构。办学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可以设置信息技术处,与教务处合署办公。

职业学校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实训处、招生就业处,其内设机构设置标准参照中小学内设机构设置标准执行。

学校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团体按有关章程和规定设立。

(三)领导职数

1.校级领导职数。学校规模12个班以下、13-23个班、24-35个班、36-47个班、48个班以上的,分别予以核定校级领导职数1-2名、2-3名、3-4名、4-5名、5-6名。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校级领导职数可按实际情况从严控制增加数。

2.中层领导职数。一般每个内设机构核定1名中层领导职数。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4个班以上的高级中学与职业学校,可核增其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中层领导职数1名。规模在31个班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可核增其安全保卫处中层领导职数1名。规模在48个班以上的学校,可核增其办公室、教科室中层领导职数1名,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中层领导职数2名。村完小、教学点具有一定规模的,可适当核增其主办学校中层领导职数。

学校行政管理和党群组织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可实行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相互兼职。

三、核编程序

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控制数原则上每5年核定1次。市教育部门根据公办学校办学规模和教职工编制标准,提出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控制数方案,经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编委会审批。

各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数一般于每年6月底前,由市机构编制部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在市编委会核准的编制控制数内,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各类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

四、机构编制管理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12〕65号)精神,加强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严禁各部门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编制等违反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纪律的行为。

(一)教职工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学校教职工编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总量控制、动态核定。按教职工附加编制数标准核定的编制,实行全市调剂。

(二)教育、人力社保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设置、聘用制度和退出机制,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员额内,实行刚性调配与柔性流动,统筹调剂富余教师,引导教师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民办学校流动,逐步优化学校教职工结构。

(三)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妥善解决现在岗代课教师问题,加强和规范学校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对因教师脱产进修、病产假、承担民办教育支教任务以及新居民学生较多而超班额的公办学校出现教师临时短缺,且难以通过校际教师调剂交流予以解决的,可以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临时聘用教师,聘期不得超过1年。临时聘用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实行合同管理,完善养老保险等手续。严禁学校自行聘用代课教师。

(四)财政部门要依据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核拨经费。空编学校在人员编制总额(包括附加编制)内,确因工作需要并经规定程序审批后聘用的编外人员,由市财政部门安排其所需经费。

特此通知。

 

附件:1.瑞安市各类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点击浏览该文件

     2.瑞安市各类公办学校教职工附加编制标准点击浏览该文件

 

 

 

二○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关于征求《文成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现将文成县委编办、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医疗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文成分中心等部门联合起草的《文成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时间从2021年7月9日至7月20日,请社会各界人士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逾期未反馈则视为无意见。 

联系地址:文成县大峃镇大峃街429-1号(文成县教育局政工科312室),联系人:陈碎亮,电话13868692168(692168),邮箱:1215990875@qq.com。

附件:文成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文成县教育局

2021年7月9日

文成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

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浙编办发〔2020〕24号)《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9〕48号)等有关规定,积极稳妥推进文成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改革,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暂行办法的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人员编制管理,保障和促进公益服务事业发展,推进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服务对象

1.本办法适用于经机构编制部门按规定审批设立的本县公办幼儿园。

2.本办法所称的劳动合同制教职工是指我县公办幼儿园(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现有编制人员配置无法满足正常教育教学工作需求,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指标内,从社会上招聘具备相应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学工作的非在编人员。

三、招聘方式与管理办法

1.劳动合同制教职工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招聘程序参照公办学校(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招聘办法,实行统一招聘,具体由县教育局牵头组织实施。

2.公办幼儿园与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入职手续。

3.劳动合同制教职工日常管理参照执行事业单位各项人事管理制度。

(1)劳动合同制教职工教学业务评比、评优评先、教师资格注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等参照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专任教师有关规定执行。

(2)劳动合同制教职工按规定参加师德考核、学期考核、学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标准、程序参照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执行。

4.劳动合同制教职工在首次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办幼儿园最低服务期限为三年。聘期结束后,根据岗位需求,且考核合格的,可办理续聘手续,可参加同年度县教育局制定的流动方案竞岗。

四、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1.劳动合同制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参照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员执行。

(1)劳动合同制教职工薪酬待遇随工作年限增长、职称晋升、岗位变化等情况参照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调整,并建立人事档案。

(2)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科技浮动工资、文教卫生浮动工资、教龄津贴标准参照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同类人员标准;奖励性绩效工资、全员绩效奖、年终一次性奖金及扩大部分、单位考绩奖以及今后增加的工资福利项目参照同类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根据考核分配方案统一实施考核计发和总量核定;农村教师生活补助金、农村教师特岗津贴、乡镇工作补贴标准参照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同类人员标准。

(3)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的工会活动费、职工疗休养经费等工会福利待遇、餐费补贴等标准参照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标准享受。

2.劳动合同制教职工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其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参照同类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计算标准和调整办法。

3.劳动合同制教职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4.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参照同类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缴存基数计算标准和调整办法。

五、退出机制

1.劳动合同制教职工达到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企业职工办理退休。

2.劳动合同制教职工有下列情形的,公办幼儿园应及时与劳动合同制教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1)《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情形的。

(2)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3)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4)连续两学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5)有违法、违纪、违规或严重违反《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行为的。

(6)因机构发生变动,在编人员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以及其他签订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7)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

3.劳动合同制教职工在聘用期间,如遇政策性清退,将按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五、其他

1.本办法由县教育局会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2.未尽事宜由县政府召集相关部门研究确定。

3.本办法自2021年月日起施行。

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更好地适应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校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全省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以及九年一贯制普通学校(以下简称九年制学校)。       

第三条  本标准为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各项指标均为约束性指标。       

第四条  本标准仅适用于各地标准化学校的评定。学校的基本建设仍以国家、省公布的有关定额标准为依据。       

 

第二章 规模和建设标准       

第五条  学校规模及班额人数       

(一)完全小学宜设6班、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不超过45人。       

(二)初级中学宜设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42班,每班不超过50人。       

(三)九年制学校宜设9班、18班、27班、36班、45班、54班,小学段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段每班不超过50人。       

(四)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学每班不超过30人,初中及九年制学校每班不超过35人。       

第六条 校舍用房的组成       

(一)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综合实践教室等专用教室和仪器室等专业用房;图书馆(室)、心理健康辅导室、体育活动室和艺术舞蹈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专业用房。       

初级中学:设置普通教室;科学(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综合实践教室等专用教室和仪器室等专业用房;图书馆、心理健康辅导室、体育活动室和艺术舞蹈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专业用房。       

九年制学校:设置普通教室;实验室(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综合实践教室等专用教室和仪器室等专业用房;图书馆、心理健康辅导室、体育活动室和艺术舞蹈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专业用房。       

(三)办公用房       

中小学校应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校史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等管理用房。       

(四)生活服务用房       

中小学校应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工集体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教工与学生厕所等用房;寄宿制学校还应设置学生宿舍、浴室等用房。       

第七条  学校用地和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一)生均用地面积指标执行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Ⅲ类标准,凡实际办学规模超过各类学校上限规模的,分别按照小学36班、初中42班、九年一贯制54班的Ⅲ类标准执行。       

单位:㎡/生       

学校             

6班             

9班             

12班             

18班             

24班             

27班             

30班             

36班             

42班             

45班             

54班             

完全小学            

14.89             

14.89             

13.54             

17.33             

16.05             

15.40             

初级中学            

18.56             

16.92             

16.71             

19.37             

18.64             

17.95             

九年制学校             

16.42             

16.42             

15.29             

18.63             

17.37             

16.69             

注:如有寄宿学生及自行车、汽车存放,应另增加相应面积。       

(二)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执行《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试行)》(浙教计〔2003〕105号)Ⅲ类标准,凡实际办学规模超过各类学校上限规模的,分别按小学36班、初中36班、九年一贯制45班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Ⅲ类标准换算执行。       

单位:㎡、㎡/生       

学校             

类别             

6班             

9班             

12班             

18班             

24班             

27班             

30班             

36班             

45班             

完全小学            

建筑面积            

1913             

∕             

2968             

4003             

5183             

∕             

6403             

7637             

∕             

生均面积            

7.09             

∕             

5.5             

4.94             

4.8             

∕             

4.74             

4.71             

∕             

初级中学            

建筑面积            

∕             

∕             

4573             

6263             

82               25             

∕             

10251             

12122             

∕             

生均面积            

∕             

∕             

7.62             

6.96             

6.85             

∕             

6.83             

6.73             

∕             

九年制学校             

建筑面积            

∕             

3672             

∕             

5500             

∕             

7328             

∕             

9425             

11588             

生均面积            

∕             

8.74             

∕             

6.55             

∕             

5.82             

∕             

5.61             

5.52             

注:如有寄宿学生,应按照生均建筑面积不小于5m2的标准增加相应的学生宿舍面积。       

第八条  主要建设标准和要求       

(一)学校选址合理,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校舍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校园内无危房存在。       

(二)学校应有布局合理、符合规范要求的校园总体建设规划。       

(三)小学的普通教室建筑层数一般不超过4层,初中及九年制学校的普通教室一般不超过5层。       

(四)学校建筑应采用砖混或钢筋砼结构。耐火等级,楼房不低于二级,平房不低于三级。       

(五)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条件,其中照明符合《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       

第九条产权       

学校应办齐土地证、房屋证。       

第三章 师资队伍       

第十条  编制设置       

学校教职工编制数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配备标准。       

第十一条  学历和职称结构       

(一)学校专任教师必须全部具有教师资格,结构合理,并在学历上达到如下要求: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9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95%以上。       

(二)学校专任教师中,小学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5%以上;初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67%以上。小学中级及以上职称、初中高级职称教师中,具有非本校工作经历2年及以上的比例不低于10%。公办学校中没有1年及以上的长期代课人员。       

第十二条  教师培训       

(一)学校已建立稳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5年一轮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脱产和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健全。学校每年参加并完成规定学时集中培训的教师人数达到教师总数20%以上。       

(二)学校全体教师按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初级或中级)培训,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三)学校应对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每年安排不低于日常公用经费10%的培训经费和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2.1%的专项经费足额用于教师培训。       

第四章 教育技术装备       

第十三条  图书配备       

学校图书配备标准       

单位:册       

项目             

完全小学             

初中             

九年制学校             

生均图书册数             

20及以上             

30及以上             

30及以上             

生均年更新图书册数             

1及以上             

2及以上             

2及以上             

报刊种类             

50及以上             

80及以上             

80及以上             

工具书、参考书种类             

100及以上             

180及以上             

180及以上             

小学6个班、初中12个班、九年制学校9个班的小规模学校可放宽到标准的80%。       

第十四条  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应根据课程设置要求配备必要教学仪器设备。       

小学应配备科学和数学教学仪器。每套科学学科学生实验仪器按4人一组进行配备,数学学生仪器按2人一组进行配备。       

初中应配备科学和数学教学仪器,每套学生实验仪器按2人一组进行配备。       

学校应根据平行班数量(取各年级中最大值)配备学科仪器总量:8个平行班及以下,每4班配备一套;8个平行班以上,每6班配备一套。不足一套的按一套配备。       

以上具体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执行。各学科仪器配备的具体种类以省教育厅最新公布的配备目录为准。       

第十五条  信息化环境       

每班教室均应配置多媒体设备,包括计算机、大屏幕显示设备、多媒体控制设备和音响;每班教室均应配置100Mbps及以上网络接口。       

学校有效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3:1,所有教师办公室配备计算机。       

学校应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并接入教育城域网,校园骨干网带宽1Gbps及以上,主要教学和办公场所均有无线或有线网络覆盖,网络端口带宽100Mbps及以上;校园网络系统应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构建各项必要功能,具备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电视系统、校园通讯系统和校园安防系统等功能。校园网络系统应有网络安全设施,其中有能够控制登录不宜上网的设施。       

学校应具有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应用工具软件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含音像教材和校本特色资源),并按要求完善和及时更新基础教育数据库。       

以上各项具体要求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执行。       

第五章 校园环境和安全       

第十六条校园条件       

(一)学校应设有围墙、校门(包括门卫室)、校牌、旗杆、硬化路面、绿化等配套设施。       

(二)学校有一定的集中绿地。不种植对学生身体有害的植物。       

生均集中绿地面积指标       

单位:m2/生       

 

学校             

生均集中绿地面积             

完全小学             

1.2             

初级中学             

2.0             

九年制学校             

2.0             

(三)学校有体育活动场地,中学按6个班配置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小学按6个班配置一个篮、排球场或相应面积的体育活动场地。       

 

 

学校             

田径场规格             

完全小学             

24班以下需有4道60m直跑道,24班(不含)以上需有&ge200m环形跑道             

初级中学             

24班以下需有4道100m直跑道,24班(不含)以上需有&ge200m环形跑道             

九年制学校             

24班以下需有4道100m直跑道,24班(不含)以上需有&ge250m环形跑道             

注:田径跑道表层应用煤渣、石灰、粘土混合铺就,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塑胶跑道。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       

(一)学校配备的卫生(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寄宿制学校或学生数600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生数6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校内卫生机构以托管、购买服务等方式,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       

(二)校内食堂设施和超市(小卖部)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及卫生防疫有关要求。       

(三)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水源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十八条  校园安全       

(一)学校应配备应急照明灯、应急广播系统以及必要的消防、防雷安全设施设备等。在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等位置,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二)在学校周边的交通干道上,应设立明显的禁止机动车辆鸣喇叭和减速慢行的标志;在临近学校出入口的机动车通行道路上设立人行横道线、减速带和学生疏散区。       

第十九条学校保卫       

(一)学校应设置安全保卫工作机构或组织,按照学校师生总人数的适当比例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或兼职保卫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专职保卫人员。寄宿制学校和治安复杂地区的学校要增加保卫人员的数量。          

(二)学校应健全门卫制度,聘用政治思想品德好、身体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担任门卫工作。       

(三)学校应按照浙江省《DB33/768-200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学校部分)的标准要求,在学校出入口及主要通道、学生宿舍(公寓)楼出入口及公共走廊、财务室、食堂膳食厅等重点部位和要害部位,安装与当地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平台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并建立档案。建立技术防范设施使用、维护和更新制度。       

(四)学校应加强物防建设,配备简易实用的橡胶警棍、钢盔、催泪喷射器、防刺服、防割手套、约束绳、防护钢叉等防护器械,并妥善保管和使用。       

 

附件:附件: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6〕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厅(局)、财政厅(局)、民政厅(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已经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民政部协商一致,并报中央编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编办卫生部                                             财政部民政部                                                          2006年8月18日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提出的“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功能发挥,提高运行效率,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现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基本原则1.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要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之以改扩建和新建,避免重复建设;要统筹考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保障城市居民享受到最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按其公益性质核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机构设置,要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人员编制的核定,要符合精干、高效的要求,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基本的工作需要。二、机构设置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一体化管理。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范围。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社区,可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形式。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度,同时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可按照本意见的标准,直接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二级医院,可按本意见的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院内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的单独管理。社会力量举办的卫生医疗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也可以认定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办事处范围内没有上述医疗单位的,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引进卫生资源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可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或由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社会力量举办。三、职能配置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病、疑难病症治疗等,应交由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承担。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预防,常见传染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社区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社区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8.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机构编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将适宜社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承担职能的情况,对其编制进行统筹考虑。四、编制配备9.核编范围。国家只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再核定人员编制。10.核编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五、机构编制管理11.指导意见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民政等部门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各地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根据本地经济和财政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在本指导意见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掌握适当的幅度。各地要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核定和使用编制。12.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数额提出审核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13.编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开招聘所需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受聘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资质条件。14.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方面的内容。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督促检查本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