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型示例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型是什么意思

2023-07-30 17:57:31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型示例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型是什么意思

教师资格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型示例

23上教资笔试早鸟计划2班扫码回复:资料0元领资料扫码下载APP领取新人大礼包

1.单项选择题10题*3分=30分

例:幼儿最先掌握的实词是()

A.形容词B.动词C.名词D.代词

2.简答题2题*15分=30分

例: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什么?

3.论述题1题*20分=20分

例:结合实例,试论游戏的教育价值。

4.材料分析题2题*20分=40分

例:请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适宜性,并说出依据。

活动片段:一场足球赛

17位幼儿自愿组成了班级足球队,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到了操场草坪上。刚聚在一起,幼儿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小杰:我们大家要分成两队才能比赛。老师:好啊!我们该怎么分?(幼儿迅速分成了两堆,结果一边7人,另一边10人)小红:不行不行,他们队多了3人,这样不公平!(其他幼儿也跟着数了起来)小泰:是呀,多了3人。老师:怎样让两队的人数相等呢?光恒:让他们队过来2人。江昀:不对,过去1人。宗涵:老师,到底要过来几个?欣怡:试试不就知道了吗?(幼儿们自己指挥起来,先让一个伙伴过去,然后大家数数,发现还是不平均)昱煌:不行,要过去2人。(他们又让一个伙伴过去,大家又数了起来。这次他们发现原来多一人的队现在却少了一人,大家不知该怎么办。这时,老师把多出的小朋友请到大家面前,幼儿发现两队的人数一样多了。)老师:多出了一位小朋友怎么办?鹭杰:就让他当裁判。(于是,足球比赛开始了……)

2023年(下)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解析

2020年(下)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共合要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年按要求法里。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赛跑、下棋一般属于()。

A.表演游戏

B.建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游戏的类型。规则游戏是指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题干中幼儿赛跑、下棋都是具有一定规则且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故此题选D。

2.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表述不符的是()。

A.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B.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训练幼儿的体育运动技能

D.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体育方面: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C项训练幼儿体育运动技能不符合幼儿体育的教育目标。故此题选C。

3.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抽象概括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五岁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这时幼儿已能进行一些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大班幼儿的年龄是5~6岁,根据题干表述,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性。A选项直觉行动思维是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故排除。C选项抽象逻辑性在大班开始萌芽,不是大班主要的思维方式,故排除。D为干扰选项。故此题选择B选项。

4.“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这样的语言描述主要反映了幼儿哪方面的发展?()

A.自我概念

B.形象思维

C.性别认同

D.道德判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而自我认识中又包含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随着儿童的成熟,他们形成了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的智力、人格、能力、性别角色和族群背景。题干中“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等等这样的语言正是幼儿自我认识中自我概念的体现。B选项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选项性别认同(2~3岁)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认识,与题干不符。D选项道德判断是运用个体已有的道德概念及道德认识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推论的过程,题干中也未体现。故此题选择A选项。

5.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最早()。

A.使用恩物开展教学的学前教育机构

B.为工人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C.为贵族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D.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的学前教育机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育的发展。欧文于1816年在新拉纳克厂开办了一所幼儿学校——工人子弟学校。故本题选择B。A选项,恩物是福禄贝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D选项,蒙台梭利主张让儿童处于“有准备的环境”中。

6.明明总是跑来跑去,在班级里也非常活跃。他的行为主要反映了其气质的什么特征?()

A.趋避性低

B.反应阈限高

C.节律性好

D.活动水平高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特征。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分离出9个相对稳定的“维度”,分别是活动水平、情绪反应强度、生理节律、注意力分散度、对新异刺激的趋避性、对新的经历和常规改变的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敏感性、反应强度。

A选项,对新异刺激的趋避性是指对新刺激是接近还是逃避

B选项,反应阈限是指产生一个反应需要的外部刺激量

C选项,节律性是指机体的功能性,在饮食、玩耍、排便等方面是否规律

D选项,活动水平是指在睡眠、饮食、玩耍、穿衣等方面身体活动的数量。

一个活动水平高的孩子爱动,总是喜欢跑去相反,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幼儿,不怎么跑动,可以安静的坐很久。题干中幼儿跑来跑去,表现活跃是活动水平高的表现。故本题选择D。

7.田田因为想妈妈哭了起来,冰冰见状也哭了。过了一会儿,冰冰边擦眼泪边对田田说:“不哭不哭,妈妈会来接我们的。”冰冰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

A.依恋

B.移情

C.自律

D.他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移情的知识点。A选项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主要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C选项与D选项属于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6~8岁,“他律”是按照外在的他人的标准判断事物的好坏。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相互尊重。B选项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二是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题干中冰冰边擦眼泪边安慰田田,与田田产生情感共鸣和同情心,是移情能力的体现。A、C、D选项与题干无关,故此题选B。

8.有些婴幼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属于()。

A.焦虑—回避型

B.安全型

C.焦虑—反抗型

D.紊乱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依恋类型。C选项反抗型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A选项回避型儿童,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的儿童”B选项安全型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苦恼。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D选项为干扰项,题干中幼儿对母亲寻求接触,又拒绝母亲的接触关心,属于反抗性。故此题选C。

9.萌萌怕猫,当她看到青青和猫一起玩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也降低了,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主要是哪种形式的学习?()

A.替代强化

B.自我强化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经典性条件反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A选项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B选项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C选项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D选项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题干中萌萌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会降低对猫的恐惧,是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选A。

10.3--6岁幼儿运动时,正常脉率高峰区间应是()。

A.90--110次/分

B.110-130次/分

C.130-150次/分

D.150--170次/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随着心脏的跳动,全身各处的动脉管壁会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心脏每跳动一次,就可以从身体浅表的动脉上摸到一次搏动。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次数与心跳是一致的,而且跳动节律均匀,间隔相等。幼儿在活动前脉率为每分钟90-110次,幼儿在运动时的脉率处在每分钟140-150次之间,适量强度的运动后在每分钟150-180次。题干中表明是幼儿运动时的脉率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社区环境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①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在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②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这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更是丰富和深化了教育内容。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①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

②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①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影响着幼儿园教育。

②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

12.简述幼儿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的异同。【答案要点】

工具性攻击行为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殴打等。

(1)相同点:

①二者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②二者的出现都带有目的性。工具性攻击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个物品敌意性攻击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指向。

(2)不同点:

①二者指向对象不同。工具性攻击指向的是物品,为了获得物品而攻击别人敌意性攻击指向的是人,为了嘲笑批评他人。

②二者年龄段不同。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③二者预见性不同:工具性攻击属于缺少预先的设想和深思熟虑而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而敌意性攻击是为了报复先前的侮辱或伤害,或者他们只是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使别人受到伤害,具有深思熟虑的特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3.试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其他管理等几方面组成,其他管理包含家园交流管理、班级间交流管理、幼儿社区活动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

(1)生活管理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幼儿在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没有科学规范的生活管理,儿童就无法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规则的教育与游戏活动。

(2)教育管理

班级保教人员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在班主任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园班级教育管理。

(3)物品管理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儿童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儿童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儿童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使用,班级物品包括小床、小被等生活用品,玩具、学具等学习用品以及钢琴、电视等

教师教学物品。

(4)其他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除了着重进行生活和保育教育活动管理外,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管理,如学习管理、环境管理、班级交流管理、家庭教育管理、社区活动管理等,它们也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

教师为小应动儿制作了一列“小火车”(见下图),在每节本厢上分别贴了不同品种与数量的“水果”标签,要求幼儿能按标签投放“水果”。

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

莉莉看着标签,并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

民民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然后看着车厢里的“水果”,自言自语道:“嗯,都放对了。”

问题:

(1)根据上述三位幼儿各自的表现分析其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15分)

(2)该材料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在“按数量匹配实物”的操作活动中,不同幼儿的行为实际上反应了不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不同水平。

①雪儿则没有真正达到“按量对应”的水平,只能按照标签上水果的种类进行对应,不能同时关注数量和种类两个标准进行对应材料中,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了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说明雪儿处于要依靠外部动作点数物体阶段。

②丽丽能做到手口一致地进行5以内的点数,并按量对应,但是在进行“按量对应”的操作时,还要借助于语言和动作点数物体也就是按物点数阶段另一方面丽丽看着标签,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再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说明丽丽在进行计数时处于需要进行点数并说出数的阶段。

③明明在按物点数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理解了数量概念,也能做到按量对应在材料中明明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水果放进车厢,说明明明此时的计数已经进入到内化阶段了,也从侧面反应了他经历了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发展过程。

(2)①作为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发展的特点。例如,对于有些幼儿在计算时出现掰手指、出声点数的现象,作为教师不要随便制止,应允许幼儿通过掰手指、出声点数的方法去解决他们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这些幼儿的计算能力还处于外部动作阶段或者说还没有完全的内化。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从外部动作向内部动作转化。

②教师要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在发展计数时可采用多种形式,将其与生活和游戏相结合,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幼儿便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经验,寓教于乐。

③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即便同为小班幼儿,但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和比较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便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适宜的指导,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例如,材料中雪儿,在投放水果时把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点数的示范,可以一边去触碰物体,一边口中说出数词,帮助幼儿理解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幼儿一边看,一边模仿。

15.材料

中班角色游戏中,有幼儿提出要玩“打仗”游戏。他们在材料柜里翻出好久不玩的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哒哒哒”地打起来,玩的不亦乐乎。李老师看见此情境非常着急,连忙阻止:“这是理发店的玩具,不能这么玩。”

(1)李老师阻止行为是否合适(2分)?请说明理由。(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8分)【参考答案】

(1)李老师阻止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①自主性是游戏最本质的属性,材料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玩的不亦乐乎,而李老师却加以组织,忽略了游戏自主性的特点

②幼儿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材料中幼儿将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这都是体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材料的假想,而教师强调“吹风机”是“理发店”的玩具,阻碍了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

③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好介入时机,充分保护幼儿游戏进程。题干中李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介入时机不可取,选择以现实代言人的身份进行指导,容易使幼儿丧失游戏的兴趣因此李老师的行为是不恰当的。

(2)教师在幼儿游戏应抓准指导时机、正确选择介入角色,巧妙合理的支持和指导游戏的开展,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具体我会这样做:

①首先我会在保证幼儿安全游戏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利用材料进行想象的空间,及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

②其次我会为幼儿提供符合“打仗”这一主题的其他材料,以此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

③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幼儿游戏进程,巧妙提出合理化建议,合理扮演支持性角色,与幼儿共同探索游戏奥秘

④在游戏结束之后我也会收集丰富的、可转换的材料投放在班级活动区内,引导幼儿利用材料一物多玩,吸引幼儿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游戏中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提升。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6.为了帮助小班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余老师准备开展“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系列主题活动。请围绕该主题为余老师设计三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总目标。(8分)

(2)写出其中一个子活动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14分)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每个活动4分,共8分)

【参考设计】

小班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总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萌发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在各种活动中能感到开心。

2.技能目标:积极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敢于表现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幼儿园的向往。

3.认知目标:通过故事、歌曲等多种活动知道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的不同。

子活动一:小班语言领域《我爱幼儿园》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初步体验幼儿园的快乐。

2.技能目标:能大致听懂故事内容,愿意和老师同伴进行交流。

3.认知目标:能够了解《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知道上幼儿园的开心之处。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听懂《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体验幼儿园的快乐。

2.活动难点: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能够积极主动的和老师同伴进行交流。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我爱我的幼儿园》音频、《我爱幼儿园》绘本故事内容

2.经验准备:上幼儿园之前有过听故事的经验以及有过和朋友交流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曲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播放《我爱我的幼儿园》儿歌,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的相关内容——幼儿园。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初步感知《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我爱幼儿园》的故事绘本,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角色,知道故事中的老师、明明、娟娟、其他小朋友等人物的特征。

(2)教师结合绘本讲述《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

师:小朋友们仔细听,看看明明上幼儿园后都发生了那些事情呀!

2.幼儿理解《我爱幼儿园》的故事内容,并分段复述故事

(1)教师提问和《我爱幼儿园》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回答,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①故事中的小朋友去了哪里?

②幼儿园里都有那些人?分别做什么?

③明明是怎么和老师打招呼的?谁分享了玩具给明明?

④老师、小朋友是怎么和明明一起游戏的?

小结:幼儿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讨论交流,可以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主人公明明经历了老师的拥抱、同伴的玩具分享、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等一系列事件,初步感受明明开心的心情。

(2)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绘本图片,片段描述故事的内容

3.幼儿交流讨论,想象自己在幼儿园会经历哪些事情

(1)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幼儿园里会经历那些有趣的事情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经历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呀?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自己在幼儿园里还会经历哪些有趣的事情。

(2)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教师结合幼儿的描述进行指导,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小结:幼儿能够大致描述自己交朋友、得到老师的表扬、被父母接送上幼儿园等场景,并能够在描述中产生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回故明明由一开始不喜欢上幼儿园,到经过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帮助后喜欢上幼儿园的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要求幼儿在生活中多发现幼儿园中使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并和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五、活动延伸——家园共育

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将幼儿园中发生的趣事讲给父母听。

子活动二:小班社会领域《我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参观幼儿园萌发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2.技能目标:和老师、同伴和平共处,能保护幼儿园的环境。

3.认知目标:了解幼儿园设施的作用,知道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要爱护幼儿园。

子活动三:小班艺术领域《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歌唱活动,体会《我爱我的幼儿园》歌词表达的快乐。

2.技能目标:可以基本准确地跟唱《我爱我的幼儿园》,并能添加自己喜欢的动作。

3.认知目标:能够大致理解歌词的内容,知道幼儿园里有什么。

2023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考点昆明人事考试网

【导读】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题型,幼儿园教资保教知识与能力练习题,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考什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华图教师资格证考试网(yn.huatu.com/jiaoshi),微信客服:ynhtjy001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考点

 

考点1婴幼期的年龄特征

1.人生第一年(婴儿期或乳儿期)

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阶段特征新生儿期(0—1个月)基础: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巴布金反射等标志:条件反射的出现抱起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认识世界的开始人际交往的开端婴儿早期(1—6个月)突出表现:视觉和听觉的发展手眼协调动作(4—5个月)主动招人开始认生(5—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6—7个月

2.1—3岁(先学前期)

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3.3—6岁

3—6岁,则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年龄特征幼儿初期(3—4岁)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中期(4—5岁)更加活泼好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4岁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幼儿晚期(5—6岁)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考点2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时的婴儿仅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靠感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在这一阶段后期,感觉和动作出现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这一阶段的幼儿在认知上获得了三大成就:一是客体永久性,知道客观物体就算不在自己眼前它也是存在的。二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例如,这时的儿童可以学会看着镜子,用手来摸自己的鼻子,而不是镜子中的自己。三是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例如,儿童在这一时期可以学会用手拉动面前的毯子,拿到毯子上放置的玩具。

2.前运算阶段(2—7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和上一阶段的儿童相比,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2)不能理解守恒原理,思维具有集中化,不可逆性的特点

(3)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泛灵论

(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幼儿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了儿童这种自我中心化思维的存在。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与前运算阶段相比,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3)去自我中心

(4)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考点3注意与幼儿的活动

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特点表现无意注意占优势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意注意初步发展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2.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少。

(2)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4)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考点4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根据2016年版《幼儿园工作规程》,我国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考点5福禄贝尔的思想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等。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行为,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

(2)游戏理论

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制作的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使用。

(3)协调原理

福禄贝尔认为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份子。因此,应该让幼儿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能够得到真正的协调是最美好的事。

(4)亲子教育

福禄贝尔认为,要让幼儿在爱中成长,首先就必须教育母亲。因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5)本能论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即活动、认知、艺术、宗教的本能,因此,注重幼儿园开展活动,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

考点6学前教育的原则

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发展适宜性的原则: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最近发展区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幼儿主体)

(5)科学性原则

(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幼儿园、社区、家庭)

(7)整合性原则(目标、内容、形式与过程、教育资源)。

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特殊原则概念保教合一的原则(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游戏是儿童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2)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1)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对儿童的教育要特别注重生活化,并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

考点7幼儿教育中常考的“第一”

1.最早的幼教机构: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的幼儿学校。

2.第一个日托中心:巴黎日托中心。

3.第一个托儿所:麦克米伦姐妹托儿所。

4.第一所幼儿园:福禄贝尔幼儿园。

5.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6.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园:湖北幼稚园。

7.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

8.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9.新中国第一部幼教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

10.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福禄贝尔。

11.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第一所学校:家庭。

12.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的人:福禄贝尔。

13.第一次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福禄贝尔。

14.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15.第一本儿童绘本:《世界图解》。

16.第一个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的人:夸美纽斯。

考点8传染病

1.传染病的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免疫性、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①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最初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②前驱期:为起病缓慢的传染病所共有的一般性症状。

③症状明显期:逐渐表现出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

④恢复期:传染病的主要症状逐渐消失,生理功能和组织损伤逐渐恢复。此期间病情可能会恶化。

2.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湿式打扫、通风换气饮食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土壤传播破伤风、钩虫病虫媒传播乙脑;疟疾医源性传播乙肝

3.传染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应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及时做好疫情报告严格遵守传染病接触者的观察期限

(2)切断传播途径

①经常性预防性措施,包括物理消毒法(机械法、煮沸法和日晒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②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应采取的措施:立即隔离病人进行终末消毒。

(3)保护易感者(①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儿童体质②采用预防接种的方法,提高儿童抗感染的能力。)

考点9游戏按社会性发展分类

这种分类以帕登的研究为代表。帕登认为儿童之间的社会性互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他把游戏分为以下六种。

(1)偶然的行为

幼儿东游西逛,行为缺乏目标,注视碰巧引起兴趣的事情,玩弄身体,在椅子上爬上爬下。这种行为不属于游戏。

(2)游戏的旁观者

幼儿观看同伴的游戏,偶尔同他们交谈,向他们提出问题,但行为上并不介入他人的游戏。

(3)独自游戏

独自游戏是指幼儿用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玩具独自玩耍,很少注意或关心他人的接近或他人的游戏。

(4)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是指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相互交往时有发生,但主要仍是独自游戏,没有合作行为。

(5)联合游戏

联合游戏是指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虽然借还玩具时有发生,但每个儿童仍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为中心。

(6)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是指游戏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活动,有达到目标的方法和严格的组织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考点10幼教法规

1.五大领域汇总考点

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语言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社会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科学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艺术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2.上座率最高的数字类考点

(1)《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3)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

(4)4—5岁幼儿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5—6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

(5)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6)3—4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4—5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5—6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

(7)3—4岁幼儿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幼儿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幼儿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

(8)3—4岁幼儿能快跑15米左右4—5岁幼儿能快跑20米左右5—6岁幼儿能快跑25米左右。

(9)3—4岁幼儿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4—5岁幼儿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5—6岁幼儿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

(10)3—4岁幼儿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15分钟4—5岁幼儿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分钟5—6岁幼儿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

(11)3—4岁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4—5岁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5—6岁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来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幼教法规通用的“万能金句”

(1)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①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②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③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④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⑤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来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考试资料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10本套 ¥19.90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笔试导航课 ¥19.90云南特岗教师考试专用教材+历年考题 ¥39.00云南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教材+历年考题 ¥79.00云南省公务员考试教材6本套+彩云公考网课¥49.00

(编辑:chawenbia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