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教>正文

幼师答辩论文模板(10篇) 幼师论文模版

2023-08-05 21:20:42 互联网 未知 幼教

幼师答辩论文模板(10篇) 幼师论文模版

幼师答辩论文模板(10篇)

幼师答辩论文例1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就晴天和雨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晴天和雨天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能够反映晴天和雨天的音乐;

录制散文《秋天的雨》;

“晴天好”、“雨天好”的标志牌;

竞赛用的表格

红队(晴天好)蓝队(雨天好)

发言积极

注意倾听

反驳有理

合计

可粘贴的小红旗若干个。

活动过程:

请幼儿倾听晴天和雨天的音乐。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天空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晴天和雨天的特点。

你认为晴天是什么样子的?雨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认为晴天或者雨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引入论题,分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

请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讲解规则,展开辩论。

辩论规则:

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面小红旗。

幼师答辩论文例2

关键词:幼儿园;阅读活动;讨论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70-01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活动中“一本书一节课”的固有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由“听读――自由读――亲子交流读――集体讨论会”等一系列低结构和高结构阅读活动构成的大班幼儿阅读讨论活动,能够延伸幼儿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在充分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同伴、家长和教师进行平等交流的机会。这个过程的本身能够让幼儿在倾听不同观点的同时形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幼儿的思想中播撒批判性思维的种子。本文以教育的视角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做一次全新的审视,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一、听读

大班阅读讨论活动旨在萌发幼儿的批判意识,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参与讨论的幼儿要对讨论的文本感兴趣。因此,讨论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图画书的故事,目的是与幼儿分享图画书中精彩的故事与思想,引发幼儿阅读故事和深入思考故事的兴趣。只有故事讲得有趣了,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喜欢同一个故事,因此,需要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固有模式,在一个阅读讨论活动的周期中,通常要给幼儿推荐三个故事。例如,在讲《上面和下面》这个故事时,教师还可以讲《图书馆狮子》和《狐狸与兔子互道晚安》两个故事,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参与讨论。这样的讨论能让每一个讨论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活动中,有效发挥阅读讨论活动的价值。

二、自由读

自由读即幼儿个性化的自由阅读。在教师讲故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后,幼儿进入自由的个人阅读的快乐时光。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每天10分种的自由阅读时间,目的是让小读者们尽情地享受图画书的乐趣,建构属于自己的故事意义,产生个性化思考。

三、亲子交流读

父母在幼儿的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亲子阅读中,幼儿才能够得到“一对一”的阅读引导,充分交流他们在阅读中的疑惑和感想。但家长最大的困惑是不知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幼儿阅读和讨论故事。为此,可以设计亲子交流读,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与家长共读,而教师预设的问题为亲子阅读提供了隐性引导。例如,在《上面和下面》的教学案例中,当教师了解到幼儿一边倒地支持野兔而否定大熊时,让幼儿带着“难道大熊就没有可爱的地方吗?”这一问题回家和父母进行亲子共读。这样,在幼儿、家长和教师间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讨论交流空间,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思路,还丰富了家长的阅读指导技巧。

四、集体讨论会

集体讨论会是在幼儿充分阅读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逐步掌握多角度思考的方法。集体讨论会的形式丰富多样:可讲、可辩、可诉说、可质疑,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第一,读者讨论会。读者讨论会形式宽松,这时候,教师在组织的过程中也要以读者的身份参与进去,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并找出幼儿的思维弱点,为教师设计和实施高结构的问题导读式讨论和辩论会提供依据和思路。第二,问题导读式讨论。问题导读式讨论是教师根据自由讨论中出现的重点话题设计开放式问题。问题导读的关键在于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效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问题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亩推动他们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问题,应该考虑从提升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角度进行设问,可以就幼儿思维的广度、深度、准确性和公正性等方面提出问题。问题有利于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答案可以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答案。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避免提出基于事实的问题,即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洲?”第三,辩论会。如果在自由讨论中教师发现有价值的话题具有争议性,或者有截然不同的两派意见,就可以考虑用辩论式讨论。例如,在《阿利的红斗篷》中,幼儿对是否应该剪羊毛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师可以就此组织一个辩论会,让幼儿的思考从无意识思考逐渐过渡到具有因果逻辑的思考。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幼儿的讨论,教师需要运用穿针引线策略,帮助幼儿开展批判性思考。

五、结束语

研究表明,只有经历一个扎扎实实的过程,幼儿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在阅读文本中搜集信息,理解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成为阅读讨论活动中的主人,最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不同文本的特点和课程安排对这一过程进行增加或删减,还可以把这些组织形式进行灵活的组合。

参考文献:

幼师答辩论文例3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通过阅读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因此,阅读是他们学习的基础。

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所谓自主阅读,决不是指幼儿认识了一些字后可以自己阅读的意思。幼儿的阅读大多是一种图形的阅读,情感的“乐”读,是幼儿凭借色彩、图形、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是孩子在没有获得全部文字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的能力。所以,尽管他们还不完全识字,但是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书,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唯有成为自主阅读者,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才会对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具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纵横古今,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广度和心灵高度的培养。

绘本是20世纪产生的图书品种,因其图文并茂,充满情趣,非常适合3-10岁的幼儿阅读,深受幼儿喜爱。而今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的绘本教学应脱离传统故事教育的模式,不能过多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幼儿自主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很多优秀的绘本真正发挥出绘本的多元价值。那么,当前绘本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能否有效达成教育目标?基于以上思考,本文试就当前幼儿自主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绘本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幼儿自主阅读中目的性不明确,自由散漫

在对幼儿自主阅读情况的观察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存在坐不住、看不进、无从下手、走马观花、随意翻翻……甚至还不少幼儿跳跃式看书,不是从头到尾看,而是翻到哪页看哪页的问题。不少老师会这么认为:孩子太皮了,所以看书没耐心;孩子好动,所以看书习惯不好,等等。很多人把孩子阅读方面的问题归咎于孩子的好动、调皮上。但是在日常活动中,我却发现,孩子的好动调皮与否和他(她)阅读并没有明显的关系。分析原因,我认为很重要一点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及时适时地去引导孩子,引导孩子怎样进行一个科学有序的自主的阅读活动,哪怕给予一个启示,一个预先的提问,都足以让孩子带着一个有目的性的问题去书中探究答案。

(二)幼儿读图能力差

“读图能力”就是通过读图的方式理解图书内容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画面的背景、色彩、人物表情、动作、神态及其常用符号等,从而知道图与图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他们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但缺乏细致的观察力,幼儿在阅读时,画面首先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但是在阅读画面时,有的幼儿并没有仔细的观察画面,只是粗略的看一眼就过去了,阅读的目的性不够。有的幼儿读图的方法不恰当,导致对画面的表达缺乏连贯性。也有的幼儿缺乏对图片的想象以及和生活的联想,是他们的表达缺乏创意、内容单一。

(三)幼儿自主阅读后自主提问的信息量少,答辩能力差

在幼儿自主阅读后,发现幼儿自主提问的信息量少,答辩能力差。幼儿对于画面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陈述和回答者的角色上,他们对于何为提问显得无所适从,当我最初请幼儿尝试对画面提问时,他们回答的却是:“我看了……。”可见幼儿对于提问的方法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意识,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老师问,幼儿答”的师幼学习互动方式上。因此老师鼓励幼儿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主动提问和质疑时,还应教给幼儿一个适当的质疑方法。对故事画面提出质疑,是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质疑问题时,课堂的互动不仅仅是停留在单一的师幼间的,更多的是自发于幼幼之间的对问对答。通过幼儿对于画面的理解和产生的疑惑,以提问的方式寻求同伴的帮助这一形式,激发活动中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针对绘本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

教师的提问应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吸引幼儿自主阅读这个角度出发,精心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1.创设探究性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

幼师答辩论文例4

关键词倾听;辩论;自主;思考;自信

孩子在生活中避免不了和同伴发生争吵,其实在争吵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和语言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争吵也确实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怎样给孩子提供一个既能锻炼语言发展又能提高幼儿辨析能力的活动环境的念头产生来了,于是就决定给孩子提供一个“辩论”的环境,辩论前夕,幼儿搜集资料的过程,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和同伴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让幼儿变得更自信。

一、从“争论”到“辩论”;辩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讲述的平台

“这是我的座位,是我刚刚搬的椅子!”只听见萱萱对仔仔说完,仔仔反驳道:“这是我的座位,是我刚刚搬的椅子,肯定是我去拿拖鞋的时候你坐了我的位子。”萱萱又说:“反正这是我的座位,你的座位在旁边啊,你看,那不是有空位子吗!”这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争论的一袭对话,像这样争论的对话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萱萱是我们班比较内向的孩子,在班上很少和同伴交流,有的时候我们刻意去引导她,和她交流,她都会有些胆怯,她不太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活动中也不太愿意主动发言。

在萱萱和仔仔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其实萱萱和仔仔都在积极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想办法说服对方。而且在他们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他们都在极力的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证明那个座位是自己的,他们的对话也是很富有逻辑性的,这是幼儿间最常见的争论,但是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这是幼儿最本真的表现。但是,争论并不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所以我就想如果能将这种“争论”巧妙地和幼儿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给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地语言环境,让幼儿自主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就格外的注意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每当发现幼儿为了一些琐事争论的时候,我都会在一边静静地观察,然后在这些争论中选取有价值的“观点”和孩子们谈论,孩子们可以自由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举实例说服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对方”。从刚开始的个别幼儿举手发言,到现在的大家抢着发言,孩子的语言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语言领域指导重点就是给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语言环境。

二、从“自由”到“自主”;辩论,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

“宝贝,别跑,容易摔跤!”这是中国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因为中国式家长历来都有极强的“保护欲”,父母师长总是力图灌输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似乎凡事都有“指示”,不用孩子自己决定。一个人即使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决策以及为之负责的精神和能力,只要是听家长和老师话的,就是好孩子。而这种“服从”“听话”的教育使得长期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反倒养成了孩子们严重的依赖性:遇事畏葸退缩,唯唯诺诺,“人重言轻”;作决定犹犹豫豫,或者干脆许多事情听从听命于他人,毫无“主见”可言。自主性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的主体,一个真正拥有自主意志的主体,是有主见的决策主体和责任主体、是习惯于对适合他年龄理解力的事情做出选择判断、决定并对决定负责的主体;而对一些小事情有自己的看法,能做出决定,将来在决定大问题上才可能具有远见卓识的创造性,这也是未来社会越来越期待的性格特征。

通过辩论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更能激发幼儿对问题产生质疑,并有效地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愿望。当孩子产生质疑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寻求最终的答案。虽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或者能够表达新观点,但是辩论策略的成功运用可以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为某一事件进行辩护,这样的决定才有了充分的理由和负责任的解释。它强调从形式上提高幼儿辨别分析和作出决定的能力,从而发展自主和独立的辨别分析的能力。孩子在生活中避免不了和同伴发生争吵,其实在争吵过程中孩子的思维和语言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争吵也确实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怎样给孩子提供一个既能锻炼语言发展又能提高幼儿辨析能力的活动环境的念头产生来了,于是就决定给孩子提供一个辩论的环境,辩论前夕,幼儿搜集资料的过程,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和同伴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让幼儿变得更自信。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参加学习,即将面临各种考试,所以养成自主学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罗伯特·霍尔是当代折中派道德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霍尔认为教育不应反复强化固定的规则和行为法规,而应该帮助别人审慎地思考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指导他们考虑各种选择,独立确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价值和生活方式,并能认识到他们的决定之社会责任。学校教育的职能在于鼓励儿童发展他们自己的自然能力和道德感受性,使他们能够作出自己最能负责的决定。以罗伯特.霍尔的辩论策略为依据,他认同科尔伯格主张的冲突的交往以及包含冲突的生活情境最适用于促进儿童判断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为辩论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在辩论过程中让幼儿面对挫折,找到自信

“老师,她说我是坏孩子。”“老师,她本来就是坏孩子!”在日常过生活中,经常有孩子哭着来到我面前,向我诉说着同伴的种种行为。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或学习中,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如果用得不当,往往会成为一种代替,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幼儿树立克服困难的能力;但幼儿如果在遇到挫折时就萎缩不前,那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幼师答辩论文例5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各地高职院校努力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能够胜任当前教育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分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意见。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实践性教学主要包含四大内容,即:实践教学课程、幼儿园实践活动、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科研训练以及社会实践。

(一)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大致分为三个课程,即:专业课程、活动课程、素质课程。三大课程又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理论课程应该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学校在实施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模式,帮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幼儿园实践活动。幼儿园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主要通过实习见习和顶岗实习两种主要模式,实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堂游戏、卫生安全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要求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都要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见习,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为学生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才艺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绘画、跳舞、歌唱、钢琴、手工等多项才艺,学校可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每学期举行一次才艺竞赛,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竞赛内容即为日常教学中所要求才艺,对竞赛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鼓励其他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艺能力,为学前教育教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科研训练。科研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学生自主研究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锻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学校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培养。(1)选题。老师应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论文选题,要求学生所选论文的范围尽量小而精确,要针对幼儿教育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2)写作。学校应该安排讲师以上级别的教师担任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论文的写作。(3)答辩。学校对学生的答辩要严格要求,对于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然后进行二辩,最后根据二辩成绩决定学生的论文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则推迟毕业。

严格的论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原创科研意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措施

(一)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学校应该结合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突出锻炼学生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关研究证实,专项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整体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根据当前学前教育的工作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为目标。培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练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包括绘画、跳舞、唱歌、钢琴等多项技能,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幼儿书画比赛、幼儿舞蹈编创比赛、幼儿歌舞表演等形式,在锻炼学生基础技能的运用能力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积极落实学生毕业实习任务。任何技能都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得到提高,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学生最好的实践途径,同时也是发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虽然很多,但是学生对于这些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却不强,而顶岗实习则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以真实的教师身份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互结合,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真正的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应该为学生制定一份合理高效的实习计划,将实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划分,有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管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和岗位进行实习。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理论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结合,在进行学生理论知识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幼师答辩论文例6

2.隐性的沟通共同体氛围。另外,我认为在情景语言活动中合作也很重要,对大班幼儿来说,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从他们个人经验来说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而通过有意义的共享和协调,则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在情景中孩子运用语言交流合作,在协商中、在运用中语言得到提升,应有效地把握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关信息表现出高度的敏感,这不仅是教师创设良好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基础,也是幼儿获得更合适的语言学习条件的重要保证,在具有支持性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和幼儿构成了愉快学习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允许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语言,并在幼儿有需求时给予帮助,适当的教师也要在幼儿中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如设置一定的障碍或矛盾,这样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相互分享和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二、关注新旧语言经验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周围生活的接触已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经验,在以往的学习中,孩子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感受事物,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前要认真考虑他们的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在有经验的前提下充分地进行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有意义的吸收新的经验。让语言教育的内容作为新知的生长点,也就是说让孩子在有经验的前提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打破传统的教与学,让孩子在自然流露中感受、接受、内化。和孩子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孩子经历过的,有一定印象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幼儿的记忆,帮助幼儿提炼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新年的压岁钱》这个话题,孩子们本身对压岁钱的概念就是过年了大人给的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成人也没有对幼儿进行指导,所以孩子对此比较模糊,在这里,我先了解幼儿的想法与看法,家长的想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引导幼儿理清概念。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支持幼儿挖掘问题作为活动的刺激物,使语言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如孩子在进行成语故事表演的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结合,自由选材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表演中遇到对个别成语不理解或找不到合适的代替品的时候,教师及时地出现,没有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启发、示范和咨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和表演,在小组的反复推敲及协商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幼师答辩论文例7

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科学研究素质的培养的启示

毕业设计除了综合考查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独立专题研究技能的培养环节。即培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等的过程。但在答辩过程中毕业生们经常表现出研究思路不清,研究对象模糊,研究内容片面,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基础理论是否扎实,实践活动是否充分,毕业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等相关,这在本文后的几篇参考文献中都有论述。但文献中提到的原因及改进方法,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越难完成的事情,成功的几率就越小,同时对学生和教师的激励也就越低。因此这些改进方法对于现实的意义就有了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其他的途径来改变这一现状。

在多年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X作笔者发现,以上现象的出现跟大学生不会做科学研究相关,毕业设计显然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而大学生们却不会做科学研究。这是他们的毕业设计完成质量不高,研究思路不清,研究法方落后,研究方案漏洞存出的一个重要根源。而造成他们不会的原因又非常地简单,也不是他们没能力,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而是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关于如何完成课题研究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做研究。

其实,在我国国内不仅是我们一些大学生不会做学问,我国有一些学者也不会做学问。那些会做学问的很多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究其原因,他们不是没能力,而是没有人教过。与此不同的是国外做学问的、做研究的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而我们到了大学还没有开始。

在美国,幼儿园的小朋友被经常要求作一个主题的研究报告,为了完成报告要去图书馆查资料,制作报告,还要在班级上进行演讲。这种做法非常的好。而我们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却极少开设关于如何做研究的课程。这个可以从我们毕业生的毕业答辩中看到,只要提问“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要么茫然不知,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英国,研究生一入学,就会对如何完成硕士论文,如何开展研究工作进行教育,会把《如何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与导师手册》161作为教材人手一册。虽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目标是有区别的,但从进行科学研究方面看,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大学生一入学有《XX大学的学生手册》,但手册当中却不教大学生如何做研究。

这一状况要得到改善,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曰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技巧的教育。教师自己还不懂的,就要先补补课,然后再教学生。这一点做到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关于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启示

适应专业发展以及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每过几年,我们都会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响应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如何获得?毕业答辩就是一个获得当前社会需求的窗口3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前毕业生通常都会在一个专业对口的组织中,实习一段时间,称为毕业实刁,这也是为了毕业选题收集资料,满足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最近几年,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让新员工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参与实际工作3使得很多毕业生边工作边做毕业(设计)论文,这样他们就直接参加了实际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实习。所以他们所接触的就是实际的社会劳动实践,因此在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就常常能反映出目前的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从而明确知道哪些技术早已经淘汰了,哪些是新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大纲的修正都很有帮助,也能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紧跟时代脉搏,同时培养出更多学有所用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所以说,毕业答辩现场是获得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一个窗口。

三、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启示

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提倡“要在做中学”。我们可以把其引申为学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生在答辩过程中常表现出就理论谈理论,没有自己的认识,这都是因为不能将所学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仅仅会纸上谈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怎样做到?因为经费和时间的关系,实际的教学中,很难长时间地带着学生去参加生产实践,但作为教师却应该为自己的课堂创设一种实践的环境,并激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是一对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音频,视频,3维,4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已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教学中,教师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比如工程管理专业的模拟实验室就可以开展模拟招标、投标及评标活动。学生们可以组成相应的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招标单位负责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审核投标单位资质,以及主持整个招标活动;投标单位负责编制标书,参加投标,进行投标答辩等。而教师则扮演评标专家,最终按照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可以改革课程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极大地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资源,可谓一举三得。

四、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的启示

通常每一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会选择该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但在实际中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且选题也越来越多样化,使得毕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这一状况有恶化的趋势。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故指导教师难免对每位学生的选题和研究内容不能考虑周全。毕业答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毕业生的设计(论文)“挑刺”。在毕业答辩中,答辩委员们会把他们对毕业选题的观点等表达出来。常会见到答辩时答辩委员们之间的辩论,甚至争论。笔者认为这里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不管观点合理与否,都会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裨AZ.

目前,各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标准也越来越高,也出台了非常多的措施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广东工业大学就设立了优秀论文奖和设计创新奖,以激励教师和毕业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要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选题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不年年写同一题,届届谈老一套怎样才能避免学生找不到题,或是研究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怎样才能在内容上拓宽,在研究上深人,使得后续研究成为可能。这些是令导师头痛、毕业生们头痛的问题,好好地利用毕业答辩环节的“挑刺”,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对于好的选题,答辩委员们会认可,那么这个选题就可以继续作为下一届的选题,各委员在认可的同时还会提出该选题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或补充的地方,这样完全可以作为下一届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下一届的研究,一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二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避免了学生无材料可用的情况。比如笔者2008年春季学期带的一个本科毕业生的选题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在答辩时获得了好评,同时该论文被推荐为校优秀论文奖和创新奖。这就肯定了这一选题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但同时,各答辩委员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如在工程项目的选择上要考虑不同类型项目的比重,在研究方法上要完善调研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的检验等3这就给这个选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而且完全可以作为下一届的毕业设计选题。

五、结束语

幼师答辩论文例8

分值

项目说明

评价要点

备注

1、学习活动观察记录

25

观看幼儿学习活动录像,对幼儿活动或师生互动情景做观察记录,并做简要的书面分析和策略。

1.记录能清楚反映录像中的事实,语言通顺;

2.所做分析基于记录的事实,是对教师行为或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评析,反映出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了解;

3.促进策略可行。

2、教育

设计

(以抽签形式二选一)

活动

设计

15

教学活动设计符合相应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以说课方式呈现。

1.教学目标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

2.活动准备与选择的活动相契合;

3.活动步骤清楚,体现教育活动引入、过程、结束等要素;

4.教学方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教室环境设计

15

教室环境设计,能够满足相应年龄段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的需要,用平面图加文字注解的形式呈现,并根据评委提问回答某区域材料的投放。

1.区域设置合理,空间安排能够满足大组、小组等不同学习形式的需要;

2.区域中材料的提供符合年龄班幼儿的学习需要。

3、情境问答

20

运用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原则,对幼儿园教育中经常发生的各类教育问题的情景答辩,考察教师的幼教知识、理念与教育智慧。

1.审题准确,把握重点;

2.围绕情景,思辨灵活;

3.理念正确,处理得当。

幼儿园教师基本功比赛项目(续)

项目名称

分值

项目说明

评价要点

备注

4、才艺展示

声乐、器乐、舞蹈、健美操

(选其一)

10

展现教师开展艺术教学的基本技能。

1.表现方式生动贴切,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技巧;

2.内容健康、风格新颖、时代感强。

根据参赛内容分组,教师提前准备音乐和所需器材等。

美工创意制作

(必选项目)

利用提供的材料,以限时、现场制作形式制作教玩具,考察教师的美工技巧和创意。

1.设计、制作巧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2.富有趣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

以分组形式进行,在10-15分钟内完成作品。

5、读故事

15

用适合幼儿的方式读故事,并能提出相应的问题与幼儿互动。

1.朗读时,关注文字和图画;

幼师答辩论文例9

杜汶泽的发言在网上确实伤害了中国大陆人民的感情,我们提出抗议不满也是应该的。但封杀杜汶泽包括封杀他演出的电影有正常理由吗?

在此我们不去考虑杜汶泽是否借机炒作,此种时间揣测当事人真正用意也毫无意义。我只想说即使杜汶泽是炒作,是故意伤害大陆人民感情就要被封杀吗?我们都会熟悉那句名言“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利”,是否真正领会了这句最具有互联网意识的名言?杜汶泽有表达的权利我们有辩论和讨论的权力,可以不支持可以反对但应该是包容的看他为何有此言论,是果真脑残或是真有原因。目前呼吁封杀的网友有多少人仔细看过他所有言论,或者是有无意愿听他对事情的真实看法,单边的封杀就事情本身无意义,双方真正良性互动辩论才是互联网的精神。当年王朔与金庸对战,王朔语言虽刺激但始终未有号召大陆读者封杀金庸之意,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包容精神。

铁哥真心觉得,对于杜汶泽的言论可以表达不满,可以逐条批驳可以辩论甚至可以谩骂,但就是不能封杀。网民的集体封杀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表面声音嗓门大其实外强中干,心虚不得了。强大的族群是不应该动辄就封杀某某的。包括那些参与其中的明星,如果阴谋论考虑他们或许才是真正才炒作,发起号召明星要么沦落八九线久矣,江湖中连传说都没存在,要么就是最近有动作,急于预热。相比杜汶泽的口无遮拦,这些参与明星才是真正的投机者。如果有人用所谓民族感情煽动公众情绪,这种人是最值得鄙视和不屑的。

以上文字也不是为了给杜汶泽翻案,只是阐述事实,要喷铁哥麻烦再继续看以下文字。

其实互联网虽然已经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其开放性包容性也影响了几代人,但互联网始终难以灭绝集体无脑现象,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

外因是互联网中存在着太多吃煽动网民这碗饭的,从各种营销头衔的各种教父专家到各种大V,都是在竭力以自己为中心来煽动影响网民。某营销大师曾经跟铁哥说,网民都是可以带领的,只要语言够辣,动作够夸张就会有拥趸,网民也是可以干扰的,如果某企业新闻负面,跟帖本身是吐槽,我们只需要在跟帖中用各种方式同情企业甚至矛头直指政府,往下跟帖风向就会大变。在这些大牛教父专家的教育之下,网民习惯被别人牵着脑子走。一出现各种舆情,网民都在等各种大哥的振臂一呼,然后支持,陷入集体无脑,集体跟风状态。还不服的看看你的微博吧,有多少是跟风发的转发,又有多少是自己的独立思考。相信,也就是这样,各种心灵鸡汤大号才有用武之地,网友根本不考虑是否真的对,只觉得煽情貌似有道理就照单全收,当然得利者是大号所有者。

内因是网民自身的学识以及思维方式。中国填鸭式教育误人子弟,铁哥感触颇深。从上学第一天开始,为应付各种考试,老师以告知为主要教学方式,忽略答案的推导过程。课堂发言,表面是提问互动,学生却在等老师标准答案记笔记。铁哥在MBA课堂开始极其不适应,分组讨论虽然热烈,但脑子中却时刻惦记老师的标准答案,而多数情况之下老师往往会说我们的讨论无标准答案,大家各抒己见,这个过程铁哥曾经十分纠结。现实的无脑对应到网络中,网络中万千网友也是在等待网上会有大牛对某问题有标准答案,然后集体用户。表现之一就是站队,出现分歧不讨论问题本身而是匆忙站队,最后对方的观点一概不听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近几年网民的独立思考性有所提高,但多数网民尚在苦苦寻脑中。

幼师答辩论文例10

幼儿园最常见的互动模式,即“教师提出问题一幼儿做出回答一教师针对幼儿回答做出回应”。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关键便是教学回应。在研究设计活动时,有的教师比较自信,认为自己反应比较快,所以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其实不然,特别在第一研,由于组织活动的是年轻教师,孩子们的回答有时让老师不知所措,也就是老师不能得心应手的回应孩子。其实关键是教师平时积累的太少,而社会活动的组织需要一个老师有文化底蕴、有丰富的阅历及比较高的情商。正如应彩云老师所说的“教师回应技能的提高,与性情无关,与专业认知有关”。短短十几个字,听起来简单,但做一个既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有较高认知水平的老师需要在平日工作中不断打造、磨练自己,认真组织每一节活动,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教师有效回应的策略

组织过程中提问的问题大多数是我们预设的,而孩子回答之后的回应,却往往让老师临场乱了阵脚。而高效的回应,需要教师将孩子的回答与活动目标相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回应的就越有效。我认为良好的回应大体有这几种情形:

1、梳理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小结。

在《男孩女孩》活动中,教师提问:你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

幼儿回答女孩头发长。

教师小结:男孩女孩的头发不一样,男孩喜欢穿短裤。

教师提问:那女孩喜欢穿什么衣服?原来,男孩女孩穿的衣服不一样,这种回应老师基本心中有数,孩子的回答,也是围绕长相、衣着、爱好这些方面。从孩子的回答中,教师将这一环节进行小结――男孩女孩的长相、爱好、喜欢的玩具不一样,性格、脾气也不一样,这样将孩子们凌乱的回答梳理为几个要点,也是这个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了解男孩、女孩在长相、穿着、爱好、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2、提取幼儿有价值经验,为目标服务。

在《男孩女孩》活动中,为完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的目标,设计了“组织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孩子受人喜欢”这样的环节,一个女孩回答喜欢有香味的男孩,这个孩子怎么会这样回答呢?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有香味”这算男孩的优秀品质吗?由于是年轻教师,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够恰当。在讨论时,我们分析孩子的回答,大家觉得这样回应比较合理:“我明白了,你是想说喜欢讲卫生、经常洗澡的男孩对吧?”这种回应是老师意料之外的,比较棘手的,需要老师消减幼儿无价值的经验,保留有价值的经验,及时整理为活动目标所需要的,突出主题。

一研时,有一个环节是男孩、女孩分别说说不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小朋友,这一环节考虑到照顾孩子们的自尊心,只想让孩子们说说不喜欢哪种类型的孩子,不要具体到某个孩子,谁知孩子们站起来直接说不喜欢我们班的谁谁谁,而一个女孩就被多个男孩不喜欢,女孩当时非常尴尬。在二研中又出现此问题,老师是这样回应的――将问题抛给孩子,问大家: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她?

有小朋友说,她不漂亮、她长得黑。

老师又说:我看她挺漂亮的,她黑吗?一点也不黑,可能刚才这几个小朋友和她有什么误会,也许她做的哪一件事让你不高兴了,下课后你们好好聊聊。

这样既给女孩保留了面子,又给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评价观,是因为老师心中始终装有目标,明白这一环节所有提问都是为目标服务的,也为了紧扣目标“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

在三研中这一环节删掉了,教师只组织幼儿讨论“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女孩。

3、捕捉孩子的经验,有效提升。

回应是否有效,就看提升是否有效。活动中,当说男孩的特点时,有小朋友提出男孩比较皮,生活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何利用这一“皮”字,让男孩既保留男子汉的阳刚,又使他们发挥积极向上的一面呢?二研时,老师是这样提升的:“什么叫皮?(调皮、爱跑、爱跳),调皮、爱跑、爱跳那是男孩的天性,男孩们,该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玩出花样,可该安静的时候,我们男孩要怎样?对,要安静,比如上课时,男孩应该安静。”

说到女孩喜欢什么样的男孩时,二研时,有孩子说喜欢不打人的男孩,老师只是简单强调了孩子的观点正确。通过讨论,三研时,教师这样提升,“男孩子,你们的力气是用来做大事的,可不是用来欺负女孩的,不但不能欺负女孩,还要保护她们,不只现在,以后也是。”

三、活动的组织形式

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但无论选择哪种活动形式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社会活动的目标,避免出现领域模糊,唱一唱、跳一跳、讲一讲、画一画、玩一玩,单纯追求形式,重点、难点不突出。

1、谈话诱导法

社会活动应从生活中提升经验,组织过程中主要运用谈话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创设温馨、平等的氛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做法、想法。如:教师这样导入活动,小朋友,大班的孩子肯定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但现在老师要问的是“你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

2、捕捉追问法

运用捕捉追问法,及时捕捉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提升,整理为本次活动有价值的经验。

在讨论“男孩女孩的特点”时,孩子们说,男孩喜欢奥特曼,在二研三研中,教师运用先追问、后小结:“男孩为什么喜欢奥特曼?”

“因为奥特曼比较勇敢、正义!”

“那女孩喜欢什么玩具?”

“毛绒娃娃……”

“这样的玩具比较温馨、可爱。”

通过追问,挖掘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不同这种表面现象深处是因为男孩女孩性格方面的不同。

在“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女孩”环节中,一研时,教师只是告诉孩子,喜欢一个人不能光看漂亮;二研中,也设计一系列追问,“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漂亮的女孩、帅气的男孩,可一个孩子只是长得帅、漂亮,你们喜欢吗?如果一个孩子她不漂亮,也不帅,但他有许多优点,你们喜欢吗?这样使孩子们知道评价他人不能光看外表,要全面、正确的评价一个人。”

3、音乐体验法

选择幼儿较熟悉的两首歌曲《中国功夫》、《金孔雀》,通过明显对比,使幼儿欣赏并根据音乐做动作,以此来感受并表现男孩女孩风格的不同。

4、游戏实践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