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一个特教老师的故事 幼儿园和特教老师哪个累一点

2023-07-17 01:42:24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一个特教老师的故事 幼儿园和特教老师哪个累一点

一个特教老师的故事

                          刘升和他的“美丽”事业                             □本刊记者蒙秀溪        “教师节到了,在这样的日子里,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您对我的谆谆教诲,您给我的帮助,时至今日我仍牢记于心。感谢有您,感恩有您!”这是陈红梅给刘升发来的一条教师节祝福短信。简短朴实的几句话中,饱含着陈红梅对刘升的深深感念。多年来,每逢节日刘升都会收到学生通过短信、微信和QQ发来的祝福,每一条他都会保存起来。“祝福虽然简短,但是很珍贵。”刘升一边翻看,一边对记者说,“因为,它们告诉我,孩子们现在都过得很好、很开心。这对我来说更为重要。”

                          坚持,因为学生的渴望

        刘升,玉林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北流特校)的一位教师。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普通平凡的老师,努力让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能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帮助特殊孩子走出他们的那片小世界,让他们能够自信地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是每一位特教老师应有的责任。”刘升如是说。正因如此,他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坚守了22年。        坚守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选择和动摇,刘升的特教之路也是如此。1991年,由于成绩突出,他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提前录取。刚初中毕业,他事实上并不知道“特殊教育”意味着什么,也并不清楚将来要面对怎样的学生。在学校里,他开始学习听力学、特殊儿童心理学、医学、手语等课程。然而学得越深、了解越多,他越感畏惧。“特殊孩子那些特殊的行为、特殊的心理,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以后要如何面对他们,更没有信心把他们教育好。”刘升说。        直到去了几所特教学校见习后,刘升才对特殊教育、特殊学生有了更全面且深刻的认知。见习中,他与特殊学生一起学习、活动,学生们欢快的笑容、阳光的心态改变了他此前的想法。他说:“他们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有的说不出,但这都不妨碍他们快乐地学习、生活。其实,他们并不难相处,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理解。”        1995年,刘升回到北流,任教于北流特校,开始了漫长的特殊教育之旅。“特别是对男老师来说,特教工作可以说是煎熬的。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很难做下去。我也时常感到累,来自各方的压力,来自社会的诱惑,都曾让我彷徨。但一想到孩子们,我就有动力了。”刘升坦率地说。        北流特校建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据刘升回忆,那时学校男教师少,琐碎事情又多,他经常是刚放下粉笔又要拿起工具,做水工、做电工、做木工、做焊工。学生憧憬多媒体课堂,但因为学校经费紧张无法添置,他就自费买来摄像头,组装了一台简易投影设备,让学生们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学。更有一次,他负责学校新建的项目,却因为国家补助资金方案的调整,项目面临夭折,他就直接找到市长,几番争取之下,项目最终得以顺利进行。        “刘升老师这些年,为孩子,为学校付出了许多。虽然这期间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始终坚守从教的初衷,不断奉献。”北流特校校长李睿娴说。

                        积淀,为每一个孩子铺路

        “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就要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刘老师总是给我们创造很多锻炼的机会,我们喜欢。”刘升的学生陈金贵“告诉”记者,“比如教我们写作,刘老师就经常带我们出去观察,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生活化、人文化,是刘升秉持的教育教学理念。他认为,开展实践性教学不仅能让学习变得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相对于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品格是更重要的。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直面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磨练心性。”刘升说。        最初,刘升教的是语文,他特别重视聋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上“床上用品”一课,他把课堂搬进宿舍,被子、床铺等就成了他的“教具”;上“红绿灯”一课,他把学生带到马路上,现场感受红绿灯的规则,观察人们在红绿灯规则下的行为表现;为了解释“魔术”一词,他便自学魔术,和学生一起体验魔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后来,刘升改教数学,他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笔算加法时,他让学生计算“大课间”分组跳绳的总成绩,计算从家到学校乘车的车费总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他还利用一些有趣的训练软件,运用到课堂常规训练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口算训练的兴趣。        22年来,刘升教授过除律动课之外的所有课程,有时甚至包班,无论教授哪一门课程,他都坚持趣味性、实操性的原则。而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他从未停歇学习,除了阅读专业刊物、理论书籍,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曾入选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学员,参加全国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特殊教育研究人员高级研修班。他主持了市级课题《新世纪家庭教育功能的研究》、治区级课题《聋校学困生心理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等多项研究,并在《现代特殊教育》《南京特师学报》等报刊上发表二十余篇专业论文。        近些年,随着博客、微信、易启秀、美篇等现代媒介的兴起,刘升又进行了家校互动新途径的探索。“刘老师热衷于教学研究,为学生研究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刘升的同事、全国优秀教师王琼老师如是说。

                        满足,源自孩子的笑容

        近来,刘升的学生吴嘉伟感到特别开心。由于父母离异,母亲再婚,他已经好几年没见过母亲了。一次,刘升和学生聊起了家庭和父母,吴嘉伟突然失声痛哭,再三询问后才得知他想妈妈了。看着泪眼婆娑的吴嘉伟,刘升心中不免着急,便通过各种办法联系上了吴嘉伟的母亲。几番劝说之后,吴嘉伟终于重回妈妈的怀抱。现在,吴嘉伟与妈妈经常联系,脸上整天挂着笑容。        “刘老师总是这么关心我们,感谢刘老师!”吴嘉伟对记者“说”,“言语”中难掩感激之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心地笑、自信地笑,都能乐观面对生活”,这是刘升从教之初为自己定下的职业目标。多年来,他始终坚守这一目标,用自己的爱心敲开一颗颗“封闭”的心灵。        2016年春季学期,家在陆川县清湖镇的温春明、温春花姐妹俩,面临辍学。姐妹俩成绩一向都很好,且已即将毕业,这让刘升感到惋惜和不安。几次电话与其家长沟通无果后,刘升便与李睿娴校长辗转一百多公里,去到姐妹俩家里,成功说动其父母。回校后,刘升马上搜集素材,设计筹款方案,在“全国爱耳日”当天,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我给耳聋两姐妹众筹上学费用》的消息,不到24小时就为姐妹俩筹集8000多元爱心款。如今,姐妹俩正安心进行初中毕业前的最后冲刺。        “这些年,刘升老师的足迹几乎遍布了玉林的所有市县,他常常奔波上百公里,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然后积极为学生解决问题。”李睿娴校长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刘升常常不辞劳苦,多方奔走。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学生陈红梅,2008年,刘升得知陈红梅即将参加高考,便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陈红梅进行复习,并联系相关学校了解招生情况。在刘升的帮助下,陈红梅顺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这也成为北流市当年的一大新闻。“要是没有刘升老师,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刘老师就是我们家的恩人!”陈红梅的父亲动情地对记者说。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刘升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心中装着学生、爱着学生,用行动为一个又一个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