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正文

美术教育对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绘画课程目标是什么内容呢

2023-07-17 14:42:29 互联网 未知 幼儿园

美术教育对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绘画课程目标是什么内容呢

美术教育对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育能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具有愉悦性,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动手操作,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产生积极幸福地情感,积蓄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稳定的情绪。在美术活动中,许多材料构成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都会给他们带来惊喜和追求。同时,在审美活动中,幼儿也可以将心中的不愉快宣泄出来,使幼儿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在美术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们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也要与同伴交往,帮助同伴解决困难,与同伴共同进步。这就无形中引导幼儿学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一些良好的品质,如:自信、乐于助人、勤奋好学

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方式

专业化美术在艺术分类中,美术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这种被称之为专业化的美术活动大都以思想比较成熟的一部分群体为主,大多出现在中高中、以及大学的美术课程中。而在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中,大多以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为主,并在这种生活化美术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向专业化引导过渡。

生活化美术"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就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传统美术活动的材料与幼儿生活中发现的美术元素相结合,挖掘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的活动,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

"生活化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内容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材料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它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它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全面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

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的美感体验也处于积极的发展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欣赏美的东西,也要鼓励幼儿敢于把感受到的美创造出来。为了培养幼儿的美感意识,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必须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不论是发现美、欣赏美,还是创造美,都是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的。通过美术教育,幼儿获得了美感体验,掌握了美术基础知识,培养了美术技能,就可以将美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比如怎么把作业写漂亮,怎么穿衣,怎么装饰小房间等等。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呢?

第一、观察大自然的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所以,作为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旅游或者到社区公园散步,经常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美丽的东西,比如:观察花草树木,发现它们的颜色、形状的独特美,获得积极的美感体验。

第二、欣赏优美的作品家长还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节目,欣赏电视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并加以评论解说;或者参观艺术作品展览,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第三、鼓励幼儿创造美在幼儿获得了美感体验,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之后,家长可以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并鼓励孩子进行实物写生,把他观察到的美景描绘下来,加以适当的想象,创造美。不妨用孩子的作品装饰他的小房间,也算是对他的奖励喔。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欣赏优美的作品,鼓励幼儿创造美,就会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幼儿画面中反映最多的是什么?

是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的真,善,美,假,恶,丑。总之幼儿画面反映出的是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内容,是幼儿了解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绘画通过幼儿对社会的观察反映,促使幼儿由个人走向,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人的健康心理。例如:一名幼儿画了一幅《警察与小偷》的画面,画的内容是幼儿超市看到的一个场景:一名小偷把手伸进了顾客的衣袋中,在小偷后面站着一名警察,警察的手已经抓了小偷的衣领,周围站了很多围观的人。还有一名幼儿画的是《公共汽车》,这个孩子的妈妈是售票员,他经常乘妈妈的车,画面上画出了乘客在向妈妈买票,司机叔叔在开车。从这些画面上不难看出,孩子的画面是反映孩子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幼儿只有了解社会,在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批评假,恶,丑,,学习做人的道理,才可能将自己幼小的转为一个健康健全的社会人。

幼儿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由个体以最便捷方式融于社会,美术活动也很好的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美术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的广泛空间,这种空间更是一种很直观,很有效的社会或活动。对幼儿由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假如没有美术,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美术可以让事物变得美丽,让人们生活变得美好。

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多少画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孩子参加美术活动的自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何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幼儿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一、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行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增强了。让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是指导幼儿绘画的第一目的。

二、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例如中线索的提供,即向幼儿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幼儿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鱼》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水族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鱼。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鱼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是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总之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幼儿园中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美术兴趣。做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提高绘画技能,确实需要教师用完美语言去引导。慢慢地孩子就有可能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

联系我们

涂涂画画咨询服务热线:010-56264999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快速关注【涂涂画画创意美术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构建——以自然生态课程为例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实施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确定。简而言之,幼儿园课程可以理解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1]。幼儿园课程目标即是指幼儿园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欲达到的预期结果。笔者与本课题组成员及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致力于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是指幼儿园为实现幼儿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心理生态等方面和谐统一所采取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总和。本研究中的自然生态课程并非作为幼儿园整体课程中的一项子课程,而是将幼儿园整体课程自然化、生态化。本文以自然生态课程为例,就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构建进行探讨与介绍。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构建的影响因素

依据泰勒原理,课程目标主要来源于对学习者的研究、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即来源于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趋向。[2]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目标拟定需要全面考虑与幼儿教育质量相关的多方面要素。本研究依据课程开发的相关原理和研究需要,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的指导下,主要依据以下方面确定课程目标。

(一)政策要求: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政策要求体现了社会进步对各级各类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对各级各类课程目标的制定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目标构建受有关教育政策的规约,学前教育领域的多项重要政策体现了对学前教育自然化、生态化方面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二)研究成果:学科专家的建议

政策要求提出的是对幼儿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而理论研究则关注的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理论诉求,涉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应然状态。准确把握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对提高课程目标的前瞻性、发展性有帮助。在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研究成果中,有研究认为,幼儿园自然课程应该具有以下价值追求: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的活动观、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价值观、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观,[3]亦即强调幼儿园自然课程应当追求培养儿童主动探究精神、实现儿童自由发展和适切儿童发展需要。另有研究指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应当注意培养儿童的探索兴趣、审美情趣、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强调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情意、行为目标的实现。[4]

(三)课程需求:学习者的需求

课程需求反映的是课程相关者对课程的现实需要,间接表达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目标的确定。能否准确把握课程需求,是决定课程能否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提高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的科学性、适切性和发展性,课题组就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主要相关者,包含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根据我们调查的222位家长及22位教师,结果显示,91.32%的家长表示支持幼儿园利用公园等自然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利用公园等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存在需求。在对22位教师问卷调查及6位教师的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开展活动,尤其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科学、艺术领域的发展,与园内活动形式相比,能使幼儿的健康、科学、艺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对幼儿的语言、社会领域发展也有帮助。以上调查结论直接影响了我们对自然生态课程的定位,对构建自然生态课程目标有重要影响。

(四)实践经验:实施者的声音

在课程目标的构建中,政策需求、研究成果、课程需求有助于我们厘清课程的理论逻辑,而实践经验则有助于我们把握课程的实践逻辑,有助于提高课程目标乃至整个课程的实践性。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自2005年起开始探索结合园外自然资源实施幼儿园课程,至今已有10年的实践探索经验。从最初的探索性实施到现在的规范实施,天河实验幼儿园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活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获得一定的实践认识,其实践成果对构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二、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

就课程论角度而言,完整的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宏观(国家层面)、中观(阶段性发展要求)和微观(学科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的构建属于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问题。结合课题组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政策要求、研究成果、课程需求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我们构建了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

(一)目标体系

为了完整呈现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在各个层面的要求,详解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价值与追求,我们构建了不同层次的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共同构成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目标体系,共包含以下层次:课程愿景、总体目标、分领域目标及活动目标。如图1。其中课程愿景、总体目标和分领域目标表达的是对幼儿园具体课程活动的整体要求,而活动目标则是在以上三个上位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活动构建,此处不做详细探讨。

(二)目标内容

在构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目标内容进行了反复研究,就课程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课程愿景

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可避免地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课程的设置亦是如此。在本研究中,课程愿景即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它阐明了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有着怎样的价值追求、旨在培养幼儿的何种品质。基于此,我们提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旨在营造健康的、自然的、生态的文化氛围,顺应幼儿自然天性,以自然资源与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设计相应课程,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课程的影响下,幼儿健康活泼,崇真尚美,友善自信,关爱自然,敬畏生命,具有环境意识和创造性,并乐于探索。”

2.总体目标

依据《纲要》中“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活动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学习”,以及我们对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从“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两个维度提出我们的课程目标,具体如表1。

表1 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总体目标

维度

内容

情感与态度

萌发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珍视生态环境的积极情感,形成爱护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愿和简单的生态道德。延续亲自然的天性,保持喜爱自然的情感和在其中活动的意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的感性认识,并欣赏、发现自然的美与神奇,产生敬畏之情与探索欲望。幼儿对所处的群体、环境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对同伴热情友好,与父母相处融洽。具有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范。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粗浅的生态环境知识,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制约性,自然、人与社会三者的平衡性,人类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了解人口、资源、能源和污染等问题,能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获得人类与环境、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本知识。获取与环境相关的一些常识。

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能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顺利参与群体活动,具有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洽相处的基本能力,初步形成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在亲自然环境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形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观察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幼儿对日常环境中危险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通过亲自然的幼儿园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获得多样化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能力。具备对自然初步的理性认识,环境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在自然的学习资源中形成数学兴趣和空间知觉兴趣,具备基本的数理能力和空间能力。能形成发现、欣赏并用相应形式表现自然美和生态美的能力。

(三)领域目标

领域目标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是根据不同的领域提出幼儿发展的要求。将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是幼儿教育领域公认的标准,亦是幼儿教育领域的两份权威性指导文件《纲要》和《指南》对幼儿学习活动划分的提法。因而本研究将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自然生态课程的领域目标。本研究中的自然生态课程作为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来构建,与传统园内活动方式相比,主要寻求通过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来凸显幼儿园课程的自然化、生态化,旨在实现《指南》对幼儿发展要求,同时有所特色。因而领域目标主要在《指南》的基础上,提出特色领域目标。[3]

1.健康领域:幼儿身心健康、生态发展。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健康协调发展,身体、心理对社会和环境能良好适应,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语言领域:幼儿形成良好的言语素养。幼儿形成乐于倾听和表达的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3.社会领域: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愿意与人交往并能与人友好相处,具有自信心、自尊心、同情心。

4.科学领域:幼儿具有亲自然的科学素养。幼儿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有初步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能为数理能力和空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幼儿亲自然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扩展,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5.艺术领域:幼儿形成健康生态的品格。幼儿具备乐于感受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情感和追求健康的态度,形成表现美、分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表2 健康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3~4岁

4~5岁

5~6岁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在提醒下,不随手扔垃圾,爱护环境。

1.能够自觉爱护自然环境。

1.爱护自然环境,并能提醒和帮助身边的人保护自然环境。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自然界也存在危险,不随意吃自然中的植物,能够远离危险动物。

5能够在成人帮助下辨别危险的动植物,远离危险。

1知道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现象是有危险的,了解一些基本的防御与自我保护知识。

表3 语言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3~4岁

4~5岁

5~6岁

阅读与书写准备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认识自然环境中的地图、路标。

1.能读懂自然环境中的简单地图和路标。

1.能够看懂自然环境中的事物简介。

表4 社会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3~4岁

4~5岁

5~6岁

社会适应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喜欢过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能感知并喜爱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

1.在传统节日中体验传统文化并感受节日内涵。2.知道人也是一种动物,是地球的一员,要保护地球。

1.喜爱美好的传统文化,初步懂得欣赏传统文化。2.知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表5 科学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3~4岁

4~5岁

5~6岁

科学探究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能感受到自然界的明显变化。

1.能对自然界的变化感兴趣,并有探究意愿。

1.关注自然界的变化,能在成人帮助下主动探究,并对自然环境有一定认识。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在成人的指导下,喜欢玩自然物、安全的废旧物品。

1.喜欢对自然物、安全的废弃物品加以利用。

1.乐于收集废弃物品,利用安全的废弃物品和丰富的自然物,进行创造性活动。

表6艺术领域特色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阶段目标)

3~4岁

4~5岁

5~6岁

感受与欣赏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1.喜欢自然环境中的美好事物。

1.懂得欣赏自然美、感受生物多样化环境的美好。

表现与创造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1.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尝试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进行简单制作。

1.喜欢对自然物、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加工、制作。

1.喜欢利用自然物、废旧物品进行初步的艺术创造。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自然的生态化园本课程构建与评价研究》(2012YQJK028)阶段成果。本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体系为课题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郝江玉.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4(5):61-63.

[2]拉夫尔·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田兴江,杨晓萍.论幼儿园自然课程生成内涵及内容选择取向[J].教育导刊,2011(5):8-10.

[4]徐美华.幼儿园亲自然生态教育的策略[J].新教育,2014(12):62-63.

相关文章